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2015-09-10杨春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杨春

摘 要: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也是如此。作者从改变教学空间、缩短师生距离、开放教学情境、活用教材、开放空间和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等方面论述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期和同行共同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空间 教学情境 教材 学生主体性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感受到了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我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改变教学空间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的要素之一。新课程的改革,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首先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与同伴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二、缩短师生距离

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立即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轻松了。

三、开放教学情境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每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活用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我安排两个小朋友进行“谁是小巧手”比赛,在两个大的容器里放入许多小玻璃球,在2~3分钟内进行捡玻璃球比赛。最后让学生说说两人分别捡了多少个,两个人比,谁捡得多。这样采用比赛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不仅是告知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思考“为什么”,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发现事物的联系。另外,可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这三方面选取素材。例如数数全班学生人数,计算爸爸比自己大几岁,为妈妈折生日纸鹤,等等。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

五、开放空间

也许有的老师会担心:一个问题,你说你的,我讲我的,这能学会吗?要不要优化算法?其实不然,学生只有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如教学“乘加乘减”时,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有的学生说把四个鱼缸里的金鱼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学生说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学生说4×4-1=15(把四个鱼缸都看成是4条,而第4个鱼缸多了一条,所以减去一条)。甚至有学生说把第4个鱼缸里的三条金鱼分到前面3个鱼缸里。因此可以列5×3=15。这就是孩子们个性的展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些讲解,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做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二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课改中的孩子是快乐的,课改中的教师是幸运的。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新课程所向往、所倡导的理想境界。面对这次数学课程改革,我们要把握实际,大胆实验,与数学课程改革之士一路同行。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