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启发
2015-09-10顾婷
顾婷
摘 要: 叶圣陶先生在文学、教育方面成绩卓然,他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七十多年,形成了一套代表我国现代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教育思想体系。该体系中,叶圣陶先生的思想精髓莫过于八个字:“做人”、“习惯”、“自得”和“直观”。本文将围绕“做人”、“习惯”、“自得”和“直观”八个字,谈谈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 叶圣陶 教育思想 初中历史教学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术界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研究从未间断,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教学方面,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初中历史教学影响方面的研究甚少。在此,我谈谈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得到的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发。
一、学会“做人”——初中历史教学的宗旨
叶圣陶先生塑造过许多教师的形象,这些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种:讽刺型、悲剧型和崇高型。如何才能避免成为讽刺型、悲剧型教师,而成为一名崇高型教师呢?我想首先应该明白教学宗旨在于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够格的学生。
早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时,就以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并重,一般的军校都是注重培养军事技能,为什么孙中山先生特别注重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呢?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国主义精神,那么他学到的军事技能越多,就越有可能用这些军事技能危害国民。叶圣陶先生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曾明确提出:“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国家和人民把儿童交给小学教师教育和培养,这是多么大的重托!儿童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小学教师要从各方面给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往后升学和就业都得到好处,这是多么重要的工作”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需要有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就涉及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但与之重要性相违背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常会被忽略,有些教师美其名曰情感态度价值观岂能一日养成,但是如果每天都不注重去培养,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如何树立呢?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会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向学生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思想优良的学生比起培养成绩优良的学生更重要。
二、养成“习惯”——初中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②“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假如不养成好习惯,那就反过来,对个人、社会、工作总有或大或小的害处”③。可见叶圣陶先生把习惯的培养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初中学生要学习多门功课,每门功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一名初三学生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及可谓需要掌握的知识繁多,如若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学生学习历史将十分痛苦。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多方面,如上课时的习惯、做题的习惯、课后反思的习惯,等等。许多初中历史教师都会抱怨,为什么学生连那么简单的知识点都记不住呢?学生学习的学科并不只有历史一门,而且历史知识点非常多,要求学生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下记住所有知识点非常困难。
知识是无止境的,教师妄图将所有知识点都授予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使是教师,我们掌握的知识也仅仅是浩瀚知识海洋中微不足道的几滴水。我们应该做的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他们就会懂得如何去知识海洋中取水,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
三、培养“自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这里的“自得”并非洋洋自得中的自得,而是自己获得。谁在教育中占主体地位?在新课改背景下,我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思想,叶圣陶先生的许多作品中其实早有体现,叶圣陶先生极力主张“儿童中心”说,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儿童展开。
以儿童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儿童特性。在小说《倪焕之》中叶圣陶先生就借蒋冰如之口说:“要懂得潜伏在他们里面的心灵才算数。这就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等等的范围,人类的‘性’是怎样的,‘习’又是怎样的,不能不考察明白。明白了这些,我们才有把握,才好着着实实发展儿童的‘性’,养成儿童的‘习’。同时,浓厚的趣味自然也来了。”④在了解了学生的特性后,我们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工作。
在现如今的就业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苏州市为例,近年来,在苏州市各区的教师招聘中,不仅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日渐提升。但是许多经过百里挑一通过招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显得无从下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在执教之初也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向学生解释清楚历史知识点了,学生还是记不住呢?原因是这些知识点是我要学生学而不是学生主动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自觉主动地学。可喜的是,历史教学中涉及许多事件、人物,这都能成为学生有兴趣的目标。历史教师该发挥好主导作用,将历史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他们自己想学习,才能将学习内容学习得更透彻、更牢固。
四、形式“直观”——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专门设有社会实践课程。叶圣陶先生也十分注重“直观”教学,他曾说:“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都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的‘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是什么?一是语言学习的需要,一是学生接受的可能。这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序’,就是教育教学的规律。”⑤
授课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讲述法、直观演示法、分组讨论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势,我们不能简单地评论到底哪种方法比较好,而是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
历史学科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很多遗址、文物,比如河姆渡遗址中的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那么什么是干栏式房屋呢?教师解释再多也比不上给学生观看干栏式房屋复原图。当然,“直观”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指让学生看,而是指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讲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初一、初二的历史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内容,让学生亲身查阅资料,由他们向班级学生介绍知识点,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学生毕生难忘。
不难发现,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精髓的“做人”、“习惯”、“自得”、“直观”八字,与我国传统文化有莫大关联,如“自得”二字就来源于《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叶圣陶先生是以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石,联系实际创造出了自己的理论思想。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与传统文化的交集很多,虽达不到叶圣陶先生的高度,但也应取其精华,联系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注释:
①叶圣陶.小学教师的工作[J].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68.
②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78.
③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21.
④叶圣陶.倪焕之.叶圣陶集.第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31.
⑤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79.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小学教师的工作[J].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
[2]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圣陶.倪焕之.叶圣陶集(第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