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的脊梁

2015-09-10陈建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3期
关键词:王平教学点学校

陈建波

1980年高中毕业后,16岁的王平和一头扎进大山深处的南漳县薛坪镇栗林坪教学点。湍急的冷水河,倒映着他深一脚浅一脚背着学生过河的身影。从教35年来,他教过的学生一茬又一茬,他那温暖的脊梁深深地刻在了学生们的脑海里。

背着学生过河

在海拔近千米的薛坪镇西南连绵大山中,有一块不足2平方公里的平地,散住着20多户村民,栗林坪教学点就坐落在这里。

学校山背后有一条河,名叫冷水河,两岸各个山坳中分布着10多户人家,每年有6个以上学生在教学点上学。于是,时刻威胁着学生安全的河水,便成了王平和的一块心病。为了确保平安,每个过河的学生他都要亲自背。村民们给王平和算了一笔帐:35年来,他先后背过300多个学生。

王平和担心的,还有下大雨引发的山洪。2006年,妻子卖了几只鸡给他买了一个收音机,让他能及时掌握天气变化信息。后来生活条件变好了,又买了电视,一到晚上七点半,王平和就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收看天气预报。

在很多人眼中,王平和似乎“有点傻”。栗林坪教学点的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每年需要对屋顶进行翻修。为了节省开支,王平和请父亲来帮忙,父子俩利用周末搬来梯子爬上屋顶,一干就是两天。参加县里举办的教研活动,往往当天活动一结束,他就骑着摩托车往回赶,第二天一大早再赶到活动地点。他不仅节省下了住宿费,连油费也从来没有要求学校报销过。

这些年来,他无愧于学生,但对家人却一直怀着深深的愧疚感。2006年,母亲因病先后住院三次,病情不见好转,最后双目失明。在此期间,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每次给母亲治病,不是利用节假日,就是请人帮忙照料。2010年,女儿原本计划10月份结婚,王平和担心影响工作,亲自登门说服亲家,把婚期推迟到寒假。现在提起这件事,妻子仍然耿耿于怀。

把学校当成家

教学点的生活是寂寞的,可是王平和却觉得很快乐。他的快乐来自于孩子们,所以他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他们。

由于位置偏僻,从教学点去一趟医院可不容易。王平和动员当村医的父亲,每学期过来为学生免费体检一次。孩子们病了,从家里带来的药品都放在他那里,他总是准时地烧开水给孩子服下。他自己也自费购置了一些常见的药品,如感冒胶囊、创可贴等,免费提供给孩子们使用。

家离学校最远的孩子,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为了让这些孩子中午也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王平和又打起了妻子的“主意”。妻子潘秀英是村计生干部,既要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又要操持家务、忙田间地头的农活,让她帮忙可是个不小的难题。在他的反复劝说之下,妻子最后义务当起了炊事员,每天中午到学校为孩子们做一顿饭。王平和还在学校旁开辟了一块菜园,让孩子们免费吃上了新鲜可口的蔬菜。

每当家长们送来米面,用自己最纯朴的方式向王平和表达谢意,都被他婉言谢绝了。王平和说:“只要村民们心里有我,支持孩子们好好读书,比给我什么都重要。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2年9月,镇里因教师缺编,准备将教学点撤并,栗林坪村干部群众不同意,纷纷到镇里“讨说法”。后来,主管部门决定继续保留教学点,乡亲们燃起鞭炮庆祝。家长们的信任,驱散了王平和所有的疲惫,坚定了他守望农村教育事业的这份执著。

执著坚守育桃李

王平和的学生王保树,如今已经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煤老板”,他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还是教学点的那段生活最令他难忘。“当时班上没有几个学生,可是课程安排得满满的,连美术、音乐都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王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懂了为止。如果没有王老师,我们的人生路将不会一帆风顺!”

从教35年来,王平和探索出了管理学生的“三招”。一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采取赏识教育方式。在课堂上,他以表扬学生为主,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对于学困生和留守儿童,他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针对这些特殊儿童存在的问题,他课间手把手地辅导功课,组织其他同学与他们一起玩耍、唱歌,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三是充分利用各种趣味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课余时间,他引导学生玩老鹰捉小鸡、丢沙包、小白兔钻山洞、猜谜语等游戏,开展跳绳、拍皮球、跳皮筋、踢毽子、舞蹈等体育活动,举办画画、拼图、折纸、捏泥人等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校园时,王平和又以十二分的激情投身到高效课堂的探索之中。他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的论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获南漳县二等奖,《电化教学在平面图形教学中的地位》《浅谈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获襄阳市二等奖,自制教具作品《钟表认识模型》《幼儿看图识字卡》获襄阳市三等奖。

2013年,王平和被评为“楚天园丁奖”。然而,他感到最高兴的还是国家投资60多万元为教学点修建的新校舍将要竣工,这坚定了他扎根山区教育的信心。他说:“这一辈子我不会离开教学点,离开孩子们了!”

今年51岁的王平和,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可他坚守教学点35年,用自己的爱为大山的孩子谱写了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王平教学点学校
我眼中的太阳
Transmission-type 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 for linear-to-circular and linear-to-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s
篆刻作品欣赏
Regulation of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giant unilamellar vesicles under osmotic pressure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学校推介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