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联姻,一体发展

2015-09-10黄兆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塘启明星校长

黄兆华

2012年秋,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怀着满腔热忱,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启明星团队来到新塘乡中心小学,开始了他们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活。

新塘乡中心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半寄宿制农村中心小学。事实上,早在2009年,趁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新塘乡中心小学与施州民族小学就已结成恩施市首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3年间,新塘乡中心小学在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如何协助新塘乡中心小学走好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之路,是启明星团队未来三年的重要任务。

带着资源,团队“娘家”支持大

到新塘乡中心小学之初,启明星团队各成员便作了明确分工。校长段太明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同时还带两个年级的体育课;张学品老师任教602班语文,同时协助校长开展各项工作;廖君老师任教502班语文,并担任后勤副主任;陈光垒老师任602班班主任、数学教学工作,兼任德育副主任。

凡事冲锋在前,以身作则,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在团队开赴新塘乡中心小学上任之前,施州民族小学校长袁敏在座谈会上对他们说:“你们是去做事的,要做就做最好。有困难找我,我会给你们最大的支持。”简短的谈话,饱含着无限的期望。

但他们记住的并不仅仅只是这句话。

“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把施州民族小学的先进教学和管理经验,带到农村小学,或许是一条出路”,两个学校按照“团队共生、文化共建,资源共享、联校管理”的模式进行运作。3年前,袁敏校长的这个决定,同样深深印在团队成员的脑子里。

段太明经常勉励他的队员们:“我们是来做事的,要做就做最好!绝不能让袁校长失望。”

任职期间,遇到自己解不开的困惑,段太明总会虚心地向袁敏校长讨教,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探索最优处理方法。袁校长也总是耐心解答,从不推脱,必要的时候,还会抽空到设岗学校为自己派出的团队排忧解难。

在启明星团队履职期间,作为派出学校,施州民族小学为两校的交流发展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平台:为新塘乡中心小学行政班子提供跟岗学习机会,并免费提供食宿,让他们安心学习;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传播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举办城乡“手拉手”活动,互派师生,促进交流;组织两校课内教学大比武活动,帮助老师们在切磋中共同进步……

带着思想,打造学习型组织促进教研

“对一所学校而言,办学质量是根本,是生命线。质量上不去,我们无颜见江东父老。既然是来支教的,我们首先得做出表率,努力营造以研促教的浓厚氛围,逐步提升教育质量,让中心小学真正成为在新塘乡具有引领作用的学校。”段太明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团队成员耳边回荡。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无疑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也是团队成员在施州民族小学工作多年的心得。

“不加强学习,就不会进步,就会始终在原来的水平上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始终用老方法旧经验来教新学生,带领教师,谋学校发展,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

作为赴任后的第一个工作抓手,段太明亲自拟定学习计划,细化学习内容,规定学习的时间和方式。每周日晚上,学校都要组织校委会学习交流,而段校长也总是“打头炮”,第一个交流学习收获,并结合学校实际,谈看法,摆观点,提改进意见;每周一的全体教师例会,都安排业务学习的内容;每周四又专门安排分组学习交流的时间。

学以致用,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新理念引领教育。学习、交流、反思的常态化,使教师们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成长。孔子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这些团队成员平常关心的话题,渐渐地也进入到老师们的视野中。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无疑也是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段校长是这样做的:无论多忙,他总会挤出时间,带上凳子,拿着笔记本,到各班观课,问问学生学得怎么样,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一有心得,便随时记录;无论多忙,他总不忘与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帮教师解惑答疑。他说,身为校长,自己如果不带头做研究,怎么能带领老师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呢?

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学校教科室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并推出一系列研讨课,推动教学研讨。

在语文教研组,张学品老师的课备受瞩目。他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优美的课件,朴素得不加修饰。但在场的老师注意到学生们的表现有些不同:各学习小组在详细的学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讨论,全神贯注;小组长的学习汇报精彩纷呈,热情饱满。整节课上,张老师讲得很少,他总是弯着腰,在各学习小组间穿梭不停。课后,有老师请教:“你不停地走来走去,是在干什么呢?”张老师答:“我只是看看他们在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帮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学习小组就该这样搞!”老师们的赞赏令张老师会心地笑了。

廖君老师的研讨课同样令人大开眼界。他上的是五年级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精致的课前情景创设,让学生们兴趣高涨,也让听课的老师充满期待;巧妙的悬念设计,则让同学们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没有对文本的过度解读,但其精华却在学生们的主动探究下,在一遍遍的高声朗读中,心领神会。

带着感情,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毋庸讳言,作为外派人员,如何真正融入到当地学校,真正地被设岗学校的全体师生所接纳和拥护,是每一支启明星团队必须面对的问题。

段太明团队的办法是,本色做人,以心交心。支教期间,不管哪个老师有困难,哪个学生需要帮助,只要办得到,段校长都会亲自过问,尽己所能给予支持。

602班的学生毛喜萍从小在养父家中长大,独特的经历使得她在同学中间很难不被格外关注。段校长一行专程到她“家”去摸了摸底。小喜萍的家很远,山路崎岖,回家一趟往往得走几个小时。到她家后,眼前的情景像尖刀一样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位老师的心:正屋没有一面完好的墙壁,四面透风;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说电器了;旁边是一间简易的木板房,檩子已经断裂,用一根根木棒支撑着,毛喜萍睡觉的地方就在摇摇欲坠的阁楼上。段校长们跟着小喜萍,从木梯爬上去看了看,只见破被子整齐地叠放在几块木板搭起来的“床”上,冰冷的风从瓦缝中透进来,让他们心里阵阵凄凉。“我们家条件不好!”小喜萍羞涩地说。

回学校的当天,段校长主持召开专题校委会。“没想到还有这样困难的家庭,这样艰苦的学生,我们要在全校摸底,看还有多少这样的困难学生。让我们切切实实地为学生们做点事吧!”经过校委会集体讨论,学校很快针对困难学生拟定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段校长和陈老师还从自己家里带来衣服和日用品,送到小喜萍的手里。“安心学习,学校会帮助你的。”暖人心窝的话,滋润着孩子的心。

学校有位不幸患上白血病的周良敏老师,长期在家休养。段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到他家里慰问,与他聊人生、聊生活,“有困难不要怕,大家会想办法的。”周老师深受感动,主动要求回校工作。于是,每天早晨,老师们又都看到了他忙碌的身影,在办公楼打扫卫生,在操场上跑步锻炼,与老师们谈天说地。“微笑着面对人生”,周老师的阳光和乐观,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段太明和他的团队就是这样,用行动说话,并赢得老师们由衷的赞赏和钦佩:“自打启明星老师来后,新塘乡中心学校充满了生气!”

回首走过的路,他们已经和新塘乡中心小学的师生手牵手、心连心,一起走上了学校发展的大道。但他们也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他们要做的事,还很多。

猜你喜欢

新塘启明星校长
启明星辰
启明星辰
广州增城第三批供地曝光!涉及新塘、朱村、中新……
桃花坞
阅读——散发智慧光芒的启明星
新塘忆趣
论校长的修养
广州市新塘镇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