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声音从哪里来?
2015-09-10马志国
幻听可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研究认为,当人感到压抑、被攻击、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幻听,而且其幻听的内容往往跟受到的伤害有关。因此,幻听未必是精神病症状。由心理功能的暂时性局部紊乱引起的感知觉功能的异常,虽然是属于病态心理,但不属于精神疾病。国内也有过非精神病幻听通过心理咨询矫治成功的案例。
精神病是以严重的精神功能紊乱为其特征的疾病。患者的认知、思维、情感反应、意志行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均受到严重的损害,以致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对现实的恰当接触。精神病诊断必须综合各方面症状,包括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自知力缺乏或丧失等。
幻听是精神病人常见症状之—,但不能说幻听必定是精神病症状。看看坐在我面前的王宏,思维情感和行为举止没有任何异常,语言交流没有丝毫障碍,自知力也完全正常,家长也带孩子做过精神科检查,没有发现精神病症状。很明显,王宏的幻听可能由心理因素诱发,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出现幻听,为什么?
为了对王宏的幻听进行深入的心理探究,我们进行了较多的沟通会话。王宏诉说了很多同学关系方面的问题,大多属于同学之间的逗笑或是恶作剧。
下面是王宏诉说中的一些细节:
有一次,前桌的一个同学,我们互相说说笑笑,难免说轻说重的,后来那个同学就对我不好了;有一次,考试后老师发试卷,我让前面一个同学递给我,这个同学回头瞪我一眼,又坏坏地笑了一声;有一次,老师上课念我的名字,有同学就起哄;有一次,一个同学让我从家里给他捎来点缝衣服的线用,旁边有同学看我答应他了就起哄;有一次,我和前面的同学说笑,就听到后面有同学在骂我脏话,就是从那以后,我就不敢上学了……
经过询问,王宏承认她说的这些同学都是男同学,并且说她就是怕男生,特别怕男生说自己不好,即使逗笑也让她心里很难受。那句骂人的脏话最初也是出自一个男生之口,当时让她心里难受极了,羞愧、紧张、无地自容。
作为初中生,王宏正处于积极接近异性的心理发展期,自我意识非常敏感,很在意自我形象,特别是在异性同学眼里的形象。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往往是消极、否定的,女孩子容易把自己当成丑小鸭,希望接近异性,又怕异性不喜欢。如果再有来自男孩子直接的否定评价,女孩就会更加自我否定。王宏就是这样,来自男生的种种逗笑和恶作剧,激活并强化了她的自我否定意识,心理压力很重。而带有性字眼的羞辱性脏话,超出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冲垮了她的心理防线,使她完全陷入消极否定的自我之中。由于消极心理暗示,那句脏话变成了一种自我否定的标志,时常萦绕耳边,于是出现了幻听。
幻听发生的机理是这样的:人的感情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就会引起心理功能的紊乱,这时对周围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致使大脑接收信息庞杂无序,无法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正确整理,这就可能造成感觉的错误,出现幻听等幻觉。幻听还源于此前残留大脑很深的客观声音刺激留下的痕迹。心理功能正常的人,这种遗留的信息只是作为思维时进行再加工的素材,而不再是听觉信息,不会再引起听觉。对一些心理受到严重刺激的人,心理功能发生暂时性紊乱的同时听觉中枢同样发生了紊乱,于是,留存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被激活,人又仿佛接收到了听觉信息,从而出现幻听。
也就是说,王宏的幻听确实源于男生那句骂人的脏话对大脑刺激后所留下的信息。
出现幻听,怎么办?
鉴于王宏的幻听是心理压力所致的心理障碍,而非精神病症状,经过与家长协商,我决定对王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疏导:
解释说明,认知领悟
认知领悟对于心理功能的恢复是十分重要的。我首先就她幻听的性质和缘由跟家长进行了交流,使孩子和家长消除了顾虑。此外,还单独和王宏就自我意识、人际互动、青春期性心理等进行了交流,使王宏领悟到,怕别人骂自己,是因为自己不能接纳自己,因而需要学会自我接纳,以自我接纳态度与人交往,别人也会接纳你;同时还应接纳自我的性心理体验。在日记里,王宏记录了自己的逐步深入的领悟。
走出封闭,增进交往
王宏的不敢出门不敢接听电话,是一种自我封闭心态。只有走出自我封闭、增进人际交往,才能切身感受到大家是接纳自己的,才能确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建议王宏主动增进与同学的交往。
在这个过程中,我建议家长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反馈信息表明,王宏逐步达到目标,而且自我感觉逐渐好转,内心安全感逐渐增强。
助长自我,增强自信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从根源出发,帮助王宏逐渐克服自我否定意识和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意识。为此,我跟她进行了意象对话,引导她接纳自我、消除自卑;引导她进行口头自我介绍,连续进行三次,逐渐增加了积极的内容;建议她回去后继续写成功日记,以文字的方式做自我评价,逐渐增加自我的积极因素;提醒家长积极配合,就生活中王宏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多给肯定评价,来强化她的自信心。
之后的反馈信息表明,随着王宏积极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和心理的逐渐放松,幻听症状逐渐烟消云散。目前,王宏已经开始了正常的高中生活。
(马志国 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