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故事帮孩子提升表达能力
2015-09-10左岸
左岸
儿子快上6年级了,马上读中学。我们这里现在升初中不用考试了,但要面试。老师在家长会上,一再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口头不好的人要吃大亏。
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他给我们讲学校里的事情,讲了半天,他自己乐得不行,我们都没听懂。
我突然非常紧张起来。儿子的口头表达,是个问题!必须马上开始寻找解决办法了。我觉得,好像被人逼上了绝路,只能往前走。我必须帮助儿子越过这个难关。虽然,我还没有什么把握,但我心里在说:儿子,你放心吧!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我一直认为,口头表达能力差,跟儿子小时候由我父母带有关系,好像这是隔代教育的后遗症。我自己也是在大学以前,不怎么讲话的。我没太在意。因此,我觉得,口头表达的问题,不再是儿子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了。
理清故事逻辑,讲话才有条理
解决儿子的表达,我是从一本书开始的。我选了《冰山在融化》的第一章,我让儿子先读,然后讲给我听。
儿子很胆怯,看了几遍,然后开始讲述:“在……在有雪的南极,有一只企鹅。他叫什么来着,他经常跑去玩……”儿子总是试图回忆他记忆中的文字,显然那些文字在那么短的时间中,迅速地走向流失的途中。
我马上意识到问题所在。讲述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要讲好它,首先要有轮廓的感觉。我给儿子说:你得首先理出一些线索出来。这样吧,我提问,你来回答。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在南极。”儿子说。
“南极有什么特色呢?比如气候啊,景观啊,有什么特殊的动物呢?”继续启发,“给画面一些细节”。
“有很多的雪,有企鹅。”儿子补充道。
“非常好,”我接着说,“完整地说一次。”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上,住着一群帝企鹅。”儿子说出了这样完整的一句话。
我鼓励他:“我们继续在纸上画画,帝企鹅怎么样呢?”
“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他们认为冰山是他们永远的家。”
“非常好,我们是不是已经画出了故事的背景了。现在我们该让人物出场了。”我往下说。
“有一只企鹅,叫弗雷德。”儿子说。
“他有什么爱好?他多大年龄了?他发现了什么问题?”
“在他们中间,有一只年轻的企鹅叫弗雷德。他平时就爱学习,没事的时候,总是跑到旁边去观察冰山的变化。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秘密:冰山在融化。因为他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所以他觉得应该把这个变化告诉给他信任的人。”
我和儿子一直就梳理着这个故事的逻辑和细节。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说话就跟看图说话一样。用语言画画,就是逐渐地展开说话的逻辑。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可能很干瘪,也可能很僵硬,但让孩子能认识到讲话的完整性和内在的连贯。
哪怕是很简单的话,但只要说得清晰自然,就是很好的表达。
我给儿子做了一个示范,把故事的每个点写成了下面这样的提示:
我让儿子按照上面梳理的提示来记忆自己的故事,而且我也让他用同样的办法自己写出一些他认为的关键的环节。
我让他注意到语言之间是如何用暗藏的逻辑来连接和转换的。我告诉他一个事实: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表达意图要去哪儿,你就根本不用担心:自己没话可说!你掌握了这些提示点,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说的话连贯起来!
开始的时候,真是很难。孩子并没有完全领会到我的含义!但他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在一起解决一个问题!
在经历了两三个小时后,孩子已经能完整地讲出第一章的故事。不仅生动,而且流畅。
最后,我说:“儿子,非常好!你可以用爸爸教你的办法,讲完整本书。我敢担保,你把这本书讲完后,你的表达将不成问题!”
寻找说话机会,锻炼发言能力
儿子相信了我的话,或许是我的话鼓励了他,那本300页的书,只需要一个学期就可以讲完。儿子改变了很多:在学校里踊跃发言,寻找各种锻炼自己说话的机会。
我想,我们不仅是找到了解决说话的一种方法,更多的是,找回了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看到了问题,可你总是站在问题之外,等待一个奇迹的发生,或者无缘无故地拖延。事实上,一旦你开始自己动手去做,你会发现很多困难来自于自我胆怯的假象。现实竟然比困难容易得多!
这件事情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和教益:作为家长,孩子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其实我们应该担当的东西也该是最多。我们不仅应该担负抚育孩子生活的责任,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该是我们的主要责任之一。学校不可能完成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如果我们对待问题,只是观望和抱怨。那么,很多问题,仍然是问题。
从那以后,我开始花时间,跟孩子一起“上课”。我们一起讨论《大国崛起》的叙述方法,一起讨论为什么新中国的历史,可以从一块手表、一辆汽车的制造中反映出来。一个事情的转换,在画面中怎么做,在语言中又是怎么做的。
或许我并没有系统地教孩子什么,我只是把如何观察的方法教给了他,教他自信地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现在我觉得儿子从来没有这么自信过。我相信,这是儿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家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