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身体零件

2015-09-10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排异人造器官

我们的身体堪称世界上最精密的机器,身体里面的各个器官就像各种零件,它们互相配合运转,我们才可以顺畅地呼吸、行走、劳动。如果器官出问题了怎么办呢?可不可以像换零件那样,换一个新的上去,就能让身体恢复正常呢?这个想法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想到了!

更换新的器官在医学上叫做“器官移植”。据记载,公元前600年就有古希腊医生进行过植皮手术,算是一个小小的器官移植案例。而在我国古书《列子·汤问》中有记载说,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曾为两位心脏有问题的患者互换了心脏。如果作者没有夸大其词,这可算是非常厉害的大事件,扁鹊先生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历史上,有很多医生都尝试过器官移植,但是效果都不太好,大多以失败告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人们逐渐认识到器官移植涉及血型、免疫排异反应等身体因素,并不是简单地把器官挪个地儿就行了,器官也是要选择主人的。

如果你需要把别人的器官放在你的身体里,也要看你的身体欢不欢迎这位新客人。如果不匹配的话,很快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使你的身体更加痛苦。现在对于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得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器官是非常幸运的事情,移植成功后还得长期服用药物来抑制排异反应。器官就如同大多数的机器零件一样,始终还是原装的好啊!

由于目前捐赠的器官非常稀缺,科学家们开始想别的办法,比如人造器官。其实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用木头、皮革、金属等材料做的假肢,你有没有想到拥有一只铁钩手的海盗船长呢?现在的科学家开始制造更加复杂的器官:碳纤维打造的骨骼、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关节、电子眼睛等都已经投入临床使用,甚至植入一颗全金属打造的“铁心”也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很多科幻小说里都有这样的讨论: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器官有50%被人造器官代替,那他算是“人”还是“机器人”呢?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拥有钢铁制成的手臂,嵌入高清摄影机的眼睛,永不停止工作的心脏,该多么拉风啊!不过在现实中,这还是很难办到的事。而且人造器官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移植者还得服用一大堆药来让它们和你的身体和平共处,并且会担心它们随时有罢工的可能。

对新器官的研究,科学家们还有别的办法。2007年,有个日本科学家从一名心脏病患者的腿部肌肉里提取了一些细胞,培养成薄片贴在患者受损的心室上,不久,患者的心脏供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要知道,以前这种手术都是从其他动物的器官上提取薄片的。就像从同一件衣服上剪下一块布,用来补衣服的窟窿,肯定比你找另外的布来缝补效果好啊!但对于那些器官已经严重衰竭的患者来说,光是小修小补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器官。那么新器官能不能像培养小树苗那样培养出来呢?

我们好像讨论得越来越科幻了,不过你们生活的时代更是充满了奇迹,真的可以从实验室里培养出一个新器官哦!首先从病人的身上提取一些合适的细胞,然后培养、扩增它们的数量,接着让它们在器官形状的材料中生长。就像玩游戏一样,让一颗种子最终变成你想要的形状。2006年,科学家们培养出了新的膀胱并用在病人身上,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首例移植培养器官成功的案例。目前,心脏、肝脏和肺的培养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这还不算完,还有更科幻的事,那就是定制器官。随着高分子材料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人造器官可以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形状,病人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说,你可以换一个比你原装的鼻子更加笔挺的鼻子,或者弄一副外形更加美观的耳朵。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已经制作出了气管、耳朵、鼻子……在未来,也许我们不再需要捐赠器官,病人只需要给医生讲:“嘿!我需要定做一个肾、一根手指、一张樱桃小嘴,下周来取。”到那个时候,“你是‘人’还是‘人造人’”的讨论一定又会成为热点,不过,这种烦恼就交给未来的人去解决吧!

猜你喜欢

排异人造器官
器官也有保护罩
无中生有人造木
类器官
人造太原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监测中的价值分析
那些令人捧腹的雷人造句
疯狂编辑部之人造惊魂夜
洞见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