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活”起来的艺术

2015-09-10张伟刘伟张晶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张伟 刘伟 张晶

摘 要: 为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教师必须先“活”起来,以教师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弥漫着爱学的味道,让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飞扬起来,让教师的教学艺术大放光彩,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快乐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发挥特点 创造条件 尊重需要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课堂中运用教学艺术营造和谐的气氛,学生才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从而“活”起来。让低年级学生“活”起来,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吸引积极参与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不断发生变化,他们会因为感兴趣而产生积极情绪,活跃起来,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年纪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受表扬。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好奇、渴望成功的心理,想方设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第一册以实物对长方形、正方形等物体进行分类,加深对几种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环节设计为:5个学生为一组,用不同物体摆成小轿车;再由各组说明摆出的小轿车有几种,各用哪些图形摆成,然后互相观察、互相学习。这样设计使学生注意力紧紧集中在怎样用圆形拼轿车上,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强烈,各种各样的车都摆出来。

二、发挥学科特点,构建和谐课堂

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特点,发挥学科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科特点,构建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起来。比起数学课,语文科在知识链接上没有数学科紧密,训练序列不够清晰,但是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知识丰富,情趣盎然,这是其他学科不能及的。然而,更多时候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忽视它本身的特点,过于追求教学统一,把学生学习语文变成教师单一的传授与讲解,学生失去对文本的理解,如同吃了快餐,囫囵接受。学生不仅失去对文本应有的理解,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缺少发现、思考、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发挥语文的特色,让语文课富有语文味。读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实践形式。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不同文章读的方式和形式各有不同,如读《长城》一课,抓住“飞过”、“穿越”、“蜿蜒盘旋”,“屹立”这些词语读出长城的长与雄伟。在人物对话中感受不同人物的语言,如《一个降落伞包》中周恩来总理鼓励小扬眉的话应怎样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周总理的关切与鼓励。

另外,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要体现人文精神。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要在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完成的。如教学《难忘的八个字》一课时,我大胆运用学生自主提问的形式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如有学生问,为什么文中的“我”说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为什么那位老师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些问题提的都很有价值,直奔主题与中心,学生在提问后都相应做不同精彩的回答,教师只做点拨和引导,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提问中思维得到碰撞,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创造参与条件,提供锻炼环境

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有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各类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锻炼机会。一年级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弱,要求他们说一句完整的话较难。为此,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说出图意,说错的允许重答,答的不完整,允许同学补充,经常这样训练,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是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不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现代化媒体的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常规教具学具作用。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尊重心理需要,帮助实现成功

学生心理需要很多,最大需要是获得学习的成功,尝到成功的快乐。为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实现成功,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主体位置考虑问题,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学习困难中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因材施教,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得到教师的表扬,尽管是一朵小小的红花,都非常高兴,后进生往往较难获得老师的奖励,其实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就会对学习建立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多鼓励、表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后进生争取更多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尽其力、各显所长。如在一次数学分组教学活动中,有个环节是让学生分组用不同物体摆一辆汽车,我发现有几个后进生特别积极,态度十分认真,这时我及时肯定他们的做法,并鼓励他们,摆出更多汽车,让他们把摆的汽车介绍给全班同学。结果令人高兴,这些学生摆出各种各样的卡车、货车、轿车甚至坦克、装甲车,当他们这些做法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肯定时,这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涨,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看到学习的阳光,自主学习意识被激活,成了乐学会学的新成员。

因此,为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教师必须先“活”起来,以教师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课堂弥漫着爱学的味道,让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飞扬起来,让教师的教学艺术大放光彩,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快乐中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高中生物教材《生物技术实践》的教学策略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初中数学教改之我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呼吁:创造条件大力推广现代木结构建筑
创造条件,促进老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