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思想的渗透
2015-09-10周鹏
周鹏
摘 要: 数学是数学教师和学生感到最棘手的一门学科,数学学科的教学不仅让教师感受到了重重的困难,而且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学生总是不为所动。其实数学就是生活的浓缩,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不断地亲近生活、亲近数学。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研究思想,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思想 教学策略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学科的难度一直在不断加大,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很多高中生看来,数学学科就是阻碍他们走进理想大学校门的“绊脚石”,他们埋怨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枯燥性,却没有从另一个层面感受数学的推理美、简洁美、建模美和应用美。那么如何才能让高中生从害怕数学的深渊中解脱出来呢?下面我就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拟人化教学语言,让数学课堂更生活化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并不能像语文学科一样,可以通过感人的故事和动人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情节中,但是我们数学教师并不能因为数学学科如此顽固的“烈性”就为之屈服。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地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拟人化教学语言的应用向我们很好地证明了数学的语言美和生活美。“集合”是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面对的第一个较抽象的概念,也是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棘手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由于自始至终都没能理解“集合”的内涵,在学习后面的映射和函数时产生了更大的学习阻力。其实,虽然“集合”的概念是抽象的,描述起来较困难,但是一旦学生真正理解了“集合“的内涵,一些难点便都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地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集合”的概念,而不是机械地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定义。比如“集合”的英文翻译为“gather”,而“gather”同时有聚集的意思,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思想,我们总是会看到一些具有某些相似特点的人聚在一起,这些人在一起才更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那么“集合”就是对这些有着相似特征的人组合的统称。如此,学生便能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描述中清晰地理解“集合”的概念。由此可见,拟人化教学语言可以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人性化,可以让数学学科真正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二、回归生活,让数学内容更生活化
数学教材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抽象概括而来的,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时只知道对理论知识点的再次总结和归纳,使得数学学科的内容无法真正回归数学。即使学生接触了较多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其理解的水平永远都是停留在最浅的层面。学生也许知道了数学知识的框架,却不知道这些数学知识都来自哪里;学生也许知道了数学知识的推理证明,却不知道该将其用在哪里,这就造成了学不知为何学、用不知为何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将理论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将二者有效结合才是数学教学的王道。比如例题:在等比数列{a■}中,已知a■=6,a■=96,求a■。教师在讲解上述的例题时,通常会选择下面的解决方法:因为a■=a■q■,所以q■=16,由此得到q=2,a■=a■q■=24。但是这样的讲解方法过于机械和枯燥,即使在解题的过程中会涉及一些技巧的应用,但是这些所谓的技巧并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更多的解题方法不但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迷茫。教师在讲解类似的习题时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叙述,让学生清楚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映射,从而产生学习的归属感,学生只有清楚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自哪里,并应用在哪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如教师可以将上述的字母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以描述:某同学家养了一窝兔子,每一代兔子都繁殖相同数量的兔子,现在已经知道了第四代兔子的数量为6只,第八代兔子的数量为96只,求第六代兔子的数量。这种将抽象的理论问题用实际生活的案例描述出来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而且教会了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反角色评论法,让学生学习更实践化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只有服从,更有甚者,为了“节省”课堂上的一分一秒,选择在数学课堂上口若悬河地讲解,这种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也来当一当“小老师”、“小评论家”,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讲解数学题目,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数学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来讲解数学题目,另一个学生对之前学生的讲解进行再讲解和评价。这种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的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从而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施反角色评论法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以生活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另一个是教师在学生的反角色评论过程中要充当好辅助评价的角色。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很多时候他们发现不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进行辅助评价,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反角色评论法应用的效率。
由上可知,在数学理论的学习中,应尽量加入实践的元素,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寻找二者的最佳契合点,这既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需要,又是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需要,只有如此,才能培养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德雄.集合单元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与提炼[J].数学通报,1995(01).
[2]赵利华.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