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集体跪拜该不该?
2015-09-10洪芹
洪芹
年初,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了一场“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齐刷刷跪下,膝行至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并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留念。据新闻报道,在这次文化节上,不少父母见此场景眼泪夺眶而出,而孩子也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场面感人。
之后,媒体相继报道了“陆毅夫妇参加幼儿园活动,接受贝儿跪拜”“河南高中学生集体跪拜孔子像”等新闻。由此,这一现象引起大众质疑:“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跪拜”该不该?这种跪拜活动究竟能从多大程度上起到礼仪引导、亲情教育的作用?学校这么做,究竟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一场作秀?
家长:尊敬和感恩,是一种持续终身的行为(蓝女士 湖北某四年级学生家长)
作为一种仪式,我觉得通过这种活动,让孩子了解一些我们传统的礼仪,增进孩子“孝”的意识,未尝不可。但是我并不认为通过一次简单的活动,就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孝顺。
“孝”是出自于一个人内心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是一种持续终身的行为。如果父母在家中能够身体力行地尊重长辈,事事为长辈着想,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也就学会了孝道。
家长:现代人的孝敬父母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张女士 重庆一中皇冠校区初三学生家长)
从传统的戏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的人物都有跪拜父母的行为,多是感恩父母对自己的辛苦养育之恩。但是在当代社会,跪拜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很久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这么做,不但孩子别扭,家长也会感觉不自在。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学校通过传统文化引导亲情教育,但要注重对具体行为的要求指导和宣贯,切忌形式大过内容。
学生:孝顺父母体现在生活小事上(豆豆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学生)
如果是学校要求的活动,我肯定得参加。但是我认为孝顺父母不一定要行跪拜礼,而是要在行动中去表现,比如给父母捶捶背,帮着父母做家务,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父母买礼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跟父母一起分享美食,不跟父母乱发脾气,等等。
我觉得起码有一部分学生是跟着大家跪拜的,学校这样要求,不“跟风”也没有办法呀!我相信,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即使没有跪拜过,也会很孝顺、很关心、很尊敬自己的父母。
老师:切不可把“感恩教育”变成“服从教育”(刘畅 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
孝敬与感恩是学校里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我相信无论是校长,还是班主任,都会很重视这方面的德育培养。孝敬或感恩的难点在于领悟,而重点在于行动,学校开展活动首先要让学生们理解父母的苦心孤诣,然后才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尽孝道。“跪拜”这种符号只能在封建时代的家庭情境中才能被人理解为孝敬,在当今的时代,它所表示的内容却是服从或屈从。我们切不可把“感恩教育”变成“服从教育”。
专家:跪拜不可轻易为之(李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家网络负责人)
在古代,各种文明的礼节,大多有跪拜。只是到了近代中国,人们以跪拜为应摈弃的旧礼俗,现在七十岁以下的人——也就是共和国建立时十岁以下的人,都少有跪拜的习惯,甚至其中相当数量的人从来没有行过跪拜之礼。
长久没有行过跪拜之礼的人们,一旦再行,就难免有许多议论,提出该不该,当不当?同时,又会有因缺少传承,有许多不合传统之处。因为,不要说现在的学生,就是现在的学生的父母、老师,不只自己先没有行过跪拜之礼,就是见过,或者是知道应怎样行跪拜之礼的也不多;不只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老师不知道,看看现在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经常大人物一到,或者是圣旨一到,人们不做准备,不辨方位,就地跪倒——导演或者是他们的顾问不知是只有“报丧”才能那样跪,一般是要用垫子的。在文化断裂后,经常受到这些电视剧“教育”的人们,行起跪拜礼来,自然与旧制不同。
一个民族,几十年没有行跪拜礼了,要不要跪拜?在今天,在人们的观念、主张趋于多元的时代,意见当然可以有不同。
我个人是主张可以有跪拜的,但又不同意如一些人主张的在表面上模仿现在人们所认为的旧有的做法。因为,文化已然断裂,何能轻易修复。
为什么要跪拜?白岩松讲出了一句话:人是要有所敬畏的。首先是于内心有了敬畏、敬爱、尊崇、崇敬,才有外在的屈膝礼上。我们太少敬畏与出自真心的爱了,于是就也少内在的“敬”。没有了敬畏与真爱,也就没有礼的秩序,空要外在的跪拜有什么用?
在人类的历史上,正是因为有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夫妻、父母子女、亲属,有了爱与敬,有了信仰、伦常、价值观;在观念上,有所畏惧;在行为上,有了自知虽能为而不应为的事,有了自省和自我约束,于是,才有了跪拜。
跪拜是不可轻易为之的,中国古代有“三拜九叩”的大礼,又有“八拜之交”的情谊,夫妻是“人伦之始”,故成亲要“拜天地”“拜父母”,还要“对拜”。这些,都是出现在极其庄重的场合和极其隆重的情境中的。而且,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受人跪拜之礼的人往往虚位厕身而立,真正俨然端坐受人跪拜之礼的情境,是很少的。
固然,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仪式”,失去了传统,人们也会依据需要和自己的想象创造一些。但对于人类来说,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文化传承是重要的,没有了传承,就没有了文化,人们也就失去了认同。一种文化传统,不是想不要就不要,想要就要的,一旦毁弃,再想修复,难之又难,何况社会处于不断地发展演进之中。我们需要一种文化的接续,并努力使中国人能在修复自身文化传承的同时,活跃于今日开放的“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新构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