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太后“接地气”育出两代明君

2015-09-10昝瑾珊

中华家教 2015年5期
关键词:疾苦刘恒文帝

昝瑾珊

薄太后为汉高祖刘邦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她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在百姓心中拥有崇高的威望,司马迁曾高度评价薄姬 “凡事包容,母仪俱足”。

薄太后年轻时虽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但一直不得宠。汉高祖死后,薄太后被逼着去了刘恒的封地代国,与儿子团聚后精心教子。可以说薄太后当时贵为王太后,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但是她并没有过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皇家生活,而是过着平民百姓一样的生活。

薄太后定居于徐章村,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一起劳作,丝毫没有王太后的架子。薄太后早年当过织女,在纺织方面造诣很深,她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纺织技术教给村民。她白天手把手教村民种棉花,仿佛今天的农民技术员一样,晚上,教村妇、村姑织布、刺绣。一方面,她带着少年刘恒在田间劳作让他知道百姓的疾苦,珍惜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在空闲时还教儿子读书做人。一次,薄太后生病了,村民们得知后纷纷上山采药,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药草送到她家,他们都来到病床前递上自己关切的问候,还帮着小刘恒煎熬药汤。还是个孩子的刘恒感动得哭了,为母亲的人格魅力而感动,也为村民们知恩图报、相互扶持而感动。

儿子文帝即位后,薄太后不愿进宫,继续住在徐章村,她喜欢这里的生活,民风淳朴,百姓和乐,从不以皇太后自居,诚心待人、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还把村民们当作自己的“娘家”亲戚,百姓也称呼她为“姑婆”。

“接地气”是薄太后的家教秘笈。正是这种“接地气”使刘恒深知民间疾苦,他即位后崇尚节俭,爱惜民力,以民为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主动减轻百姓的负担,去苛政,废酷刑。身为皇帝,刘恒还亲自种庄稼,遇到灾年,他就带头省吃俭用,精简官员,散发仓库的粮食救济贫民。

“接地气”使刘恒知道生活的艰难,也知道了母亲的不易和伟大,他读懂了母爱,就加倍回报母亲的大恩。刘恒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为母亲亲尝汤药的故事已成为二十四孝典故之一。薄太后卧病三年,刘恒每天都去看望,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她,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一一去尝,确认无误后,才喂给母亲喝。

刘恒的儿子刘启少年时与吴王刘濞之子一起下棋,因为争吵误杀了他。薄太后知道后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亲自带着皇孙刘启去吴国服罪,住草屋,穿粗布衣服,带他去种田、砍柴、喂猪,让他知道民间的疾苦,还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刘启后来当上了皇帝即汉景帝。“接地气”使刘启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和百姓的疾苦。汉景帝继续沿用文帝的政策,厚待百姓,轻徭薄赋,多次减免赋税。

薄太后用“接地气”的方式成功教育出文帝、景帝这两代明君,使历史上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德政,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疾苦刘恒文帝
贾生与文帝
知识追踪综述
品悟张释之为政之道
娘—
《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
郑板桥巧解对联
止谤妙招
《西门豹治邺》注释考订
总理环卫
小职员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