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校《服装画技法》课堂趣味教学法探索

2015-09-10杨爽

考试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趣味教学法

杨爽

摘 要: 《服装画技法》是服装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技校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明显,不符合服装企业需求。作者就几年来积累的服装画技法课程趣味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总结,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服装画技法 趣味教学法 课堂改革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与国家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很多技工院校都开设了服装专业。《服装画技法》是技校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作与营销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服装画既有观赏性又具实用性,是服装从灵感构思到成衣制作之间的重要桥梁,是设计思维的直观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设《服装画技法》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工具手绘表现服装效果图和款式图的能力,为之后的服装设计类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服装画相对于其他绘画形式,更注重实用、准确和快速的特点。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该技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是该课程培养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使这个课程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

一、传统服装画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1.对手绘训练重视不够

手绘表现人体和服装质感,对于服装画技法非常关键,而技工学生在入校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缺乏手绘技能。由于当前技工院校师资和对专业教学侧重点的原因,多数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的重点都放在设计或工艺方向,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一些学校教授《服装画技法》的老师是传统美术专业出身,往往更注重调子表现,在线条上简单粗糙,并不符合服装画人物线条细腻干净的特点;而另外一些学校虽然在此课程之前专门安排了《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但是与本课程之间往往缺乏衔接,学生学了一学期的立方体球体,突然转换为画人物,往往线条生硬,对人物比例的把握不灵活,过于死板。

2.课堂教学刻板生硬

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都采用大量临摹课本里的服装人物图片或是大师优秀作品完成线条和比例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服装人物绘画,但只是机械性地描画,没有带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画出来的人物生硬、空洞,就如同假人模特一样,画面缺乏灵气,且没有自己的绘画特点,千篇一律。当学生离开临摹范本,就会束手无策,画不出满意的作品。

3.艺术与生产脱节

有些教师注重画面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课程中让学生养成了花费大量时间描绘人物表情和服装印花图案,甚至是背景渲染等习惯,学生表现的服装效果图精致美观,但是与实际服装结构和工艺制作脱节,从服装效果图上完全看不出服装的制作方式。这样的服装效果图只能成为时尚插画,并不能指导生产,对于企业毫无意义,学生在就业时也会受到很大挫折。

二、技校服装学生的学习特点

技工学生虽然处于初中毕业的二八年华,大多却是成绩不佳考不上高中才选择到技校就读,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都和高中生有很大区别。他们一方面对自己没信心,对理论学习具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另一方面眼高手低,学习态度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遇到问题就逃避。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青春叛逆的他们在服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喜好,很多学生一边心存过高的职业幻想,以为随手一画就能成为服装设计大师;一边又在面对枯燥的基础练习时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在自己的表现与预想存在差距时容易失望放弃,影响后面的技法提高。因此,在锻炼学生技法的同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才是教学的关键。

三、趣味教学法在服装画课堂的应用

1.服装人体及构图表现

服装人体是服装画的支撑,而构图是画面的美感的法则。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照着书本进行简单临摹,只能看到平面单一的线条,无法领悟到其立体的感觉及构图的意义,因此很多学生排斥服装人体手绘训练,觉得枯燥乏味,画出来的效果也往往人物线条生硬、姿势单一、透视不当。在趣味教学法的服装画人体教学课堂上,抛弃传统的临摹,而是让学生自己充当模特,穿上特定服饰,其他学生采用手机拍照的形式,将模特的姿态及站在画面中的位置在取景框中进行真实设定,通过亲身体验找到人体姿态和服装的透视关系及人物站在画面中不同位置的构图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被选中当模特的学生更增加了自信心,而绘画的学生则更能培养观察力和沟通能力,整个课堂充满轻松趣味,学生也更加有动力。

2.服装质感表现

在传统的服装画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对于面料质感的表现效果不佳,在上色时经常采用平涂方式,面料机理不明显,厚薄不清晰,甚至明暗不分,教师往往不断强调绘画的光影、调子及机理表现原理,可学生依然不甚理解。在趣味教学的服装画课程中,先让学生将常见的各种服装面料带到课堂进行细致观察,搞清楚不同面料的特点;再观察西方油画关于人物肌肤明暗和服装质感机理的表现;最后让学生模仿名画造型,自己打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不同光线对于人物、服装的环境色偏效果及不同质感的面料在各种动作的作用下呈现出来的褶皱纹理效果。学生通过趣味的模仿,既感觉好玩又印象深刻,还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服装质感表现的特点。

3.服装款式图工艺性表现

服装学生在绘制服装效果图和款式图时往往喜欢加入一些修饰效果使服装看起来更灵动美观,却忽略了服装本身的结构性和工艺性,这对企业生产来说反而是很忌讳的。因为服装效果图和款式图的作用不仅是表达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指导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如果形不准,则会产生理解偏差,最终导致服装画与成衣不符,甚至根本无法穿着。但由于大多数技工院校服装专业课程设置时将服装画技法课程安排在工艺制作课程之前,在服装画课程里完全教学服装工艺知识是不可行的。因此在服装画趣味教学中,可以利用报纸让学生模拟真实服装,通过拼贴的方式组合成服装效果,强调可穿脱性和常规工艺要求,使学生对服装有工艺概念,在服装画效果图和款式图表现时就会在这一方面多加留意,画出符合人体工学和工艺性的服装效果。

4.服装效果图艺术性表现

传统的绘画工具会使学生的创意受到局限,因此在掌握常规手绘工具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非常规的方法表现服装效果图,会让学生感觉更加惊喜。例如通过花草树叶拼贴出服装效果图、利用牙刷喷洒出星空图案、用粗盐撒出扎染效果,等等,在技巧上简单方法,对学生来说又能创造出新奇的效果,充满童年趣味,即使再懒的学生也会愿意动手尝试。在服装画表现风格上,除了传统形式以外,让学生多去画展、图书馆观看其他艺术形式表现,以借鉴现代画、漫画、国画等各种形式的表现方法绘制服装效果图,更具观赏性,在设计比赛上更能出彩。

四、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趣味教学法改革的《服装画技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全都认真主动地投入到项目训练中,没有出现玩手机、睡觉等情况;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该课程所学训练技能都能很好地达到训练效果,绘制的服装效果图人物线条流畅、透视准确、姿态生动;所绘服装质感清晰、机理明确;款式图不仅美观,而且符合企业需求的快又准,工艺性和服装细节清晰准确。同时,通过该方法培训出来的学生参加省级服装设计手绘技能大赛取得个人一等奖、团体二等奖等多项奖项,证明了该改革方法的有效性和成功性。

五、结语

《服装画技法》课程作为重要的服装专业基础课,在重视学生手绘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在体现美的同时,更要注重体现服装的工艺性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通过模块化的趣味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牢固掌握该项技能,成为符合时代和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永敏.服装画的表现力度与创意[J].美术大观,2007(4).

[2]蔡颖颖.时装画从人体开始:分析人体在时装画中的重要性[J].文学与艺术,2010,(6).

[3]王庆惠,李昕.高校学生所绘服装画存在的典型问题[J].广西轻工业,2010,(7).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趣味教学法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浅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运用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