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5-09-10薛志芸
薛志芸
摘 要: 语文教学是大课堂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只有课内外结合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不断打开知识宝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兴趣 讲究方法 注重引导 养成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基础。可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更显示出重要性。因为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不断打开知识宝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那么,教师应着重做好哪方面工作?
一、培养广泛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主动学习的前提。学生一旦对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产生强烈求知欲。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意识较差,教师更应该多引导、多激趣,让他们既热爱生活又热爱书本。
(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生活丰富多彩,知识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知识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拼音字母“a”,若单独教学枯燥无味,当它与生活实例,如医生检查口腔时,叫病人嘴巴张大,发出“a”的情形相结合,学生便会觉得亲切、真实、具体、形象,兴趣大增。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至于自然现象,如“天上怎么会有云”,“火山怎么会爆发?”,等等,像这些有关天文、地理的知识,教师应有意以好奇口气激发学生求知欲,用科普知识、生动事例实验操作等进行解说,让学生产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进而陶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操。
(二)培养学生热爱书本
书本源于生活,书本知识是在艺术基础上对生活的一种反映。学生能否对书本知识感兴趣,与自身特点和认知基础有关,小学生思维主要靠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完成。因此,教师若能把教材变为适合学生思维特点的东西,学生定能兴趣倍增。
二、讲究方法,注重引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手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线,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一)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教师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其次,巧设问题,确定方法,进行“精导”,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及语文教学要求,让学生展开议论、各抒己见;再进一步引导:欲知对否,请看下文,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一口气把“下文”看完。再让学生拿出事先制作的代表田忌与齐威王战马的卡片,排列可能的所有情况,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玩具车按赛马要求,同桌分别充当文中两个角色进行尝试。最后让大家共同总结比赛方案与比赛结果的关系,并结合课文,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议,学生纷纷举手,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好方法可以让人少走弯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探讨,为学生总结一些主要、基本的学习方法。如理解生字、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归纳写作方法等,学生只有拥有较丰富的学习方法才可以更好地扫除知识障碍,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教师应有的放矢,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学习效益。如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讲或不讲;对学生能理解的知识,可以安排到课外自习。教师应着重抓重、难点进行引导、设疑、突破,让学生围绕“目标”质疑、解疑、创新,学习效益大大提高。
(四)组织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如教学《跳水》一文时,船长的儿子爬到船的桅杆上,一转身就有可能摔到船的甲板上,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该怎么办呢?我让大家展开讨论:有的说,让水手在甲板上铺上海绵,让孩子跳下来;有的说,赶快叫飞机,投下降落伞……之后,我让学生综合参考同学们的说法,再想一想,各自提出合适的建议,同学们学习情绪很高。他们从彼此间获得了许多新知识,也进行了思维沟通,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一)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于是,我发动学生在班级里办个图书角。图书内容丰富,有《小学生周报》、《全国优秀作文选》、《童话》、《故事大全》等20多种。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看得津津有味。现在,学生不但从图书角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养成了看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培养写作习惯
老师应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一草一木,观察每天发生的事,使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其次,引导读写结合,多训练。另外,要有意识地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让他们注意观察活动情况。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活动场面等。常写日记,把所看、所闻、所想写成日记并养成习惯。
(三)培养自我激励、反馈的习惯
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汇报阅读情况,如获取信息、收集材料,结合课堂教学让他们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的知识信息世界。
总之,语文教学是大课堂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只有课内外结合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真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