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融合路径

2015-09-10吴珺

考试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中等职业教育

吴珺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典型就业型教育,其办学根本目标即是为社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中初级技能人才。本文以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为例,概述了语文教学在职教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以宏观视角剖析了中职就业指导教育的作用,并借此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与就业指导的融合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今后更高学段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技术工种就业    中职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培养

中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就业属性,基于此环境下的中职教师应充分认识各自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培养职业素质”为主线的职教思想,潜心研究学生现状、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需要的关系,通过对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化,增强中职教学活力,突出教学的方向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形成与社会岗位对接的综合职业素质,确保在日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职教体系中语文教学的学科地位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法则,其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最终目的。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既是人们交流沟通和追溯優秀文化起源的工具,又是发展民族精神的载体。语文学科旨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对于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中职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原则,客观把握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推动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人们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加,语文作为交际的主要工具,是人与人实现交流的关键所在。夯实语文基础,熟练掌握语言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对学生日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语文素养是一个人所必需的基本修养,对于健全自身人格,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基本的人格与素养的塑成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今后的事业发展都影响深远。中职语文选材通常以文学史为线索,从中选录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希望学生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从中获得基本的写作能力,陶冶情操,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困境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中职生语言水平整体上不高,以笔者任教学情而论,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甚至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对写作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既不知道写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写,进而逐渐失去写作兴趣,写作能力自然无法得到锻炼,更别说提高。同时,阅读能力亦令人担忧。面对语文教学的两大难题——阅读和写作,两者本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部分中职生对此并未能有所掌握,虽然已有部分学生能够重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意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将阅读能力体现在作文写作上效果并不显著。简单地说,即迁移能力缺失,不懂得将阅读的知识进行灵活转化。一般认为,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模仿,但模仿并非将已经架设好的框架直接拿来填用新故事,而是要将他人优秀的语言思维、内容等进行自我消化,恰当地引用和变通。所以,要改善中职语文教学困境,首先应从强化阅读与写作能力入手。

三、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的作用

正如西方谚语所述:“一个人因其于社会上所处地位高尚,其也会确保自身行为保持高尚。”在当下多元价值与观念的不断拉扯中,如何准确定位自身价值,就需要依赖正确的价值取向,内心的素质指向会引导学生自行平衡好个体与社会、奉献与索要之间的关系,高尚的人生理想也会牵引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其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进行高度融合,在就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由此,中职院校开展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生诚信与责任意识是相当有必要的。借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态度与职业道德精神、责任感与自豪感,以促其在就业实践过程中体现出自身价值,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四、中职语文教学与就业指导的融合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由于中职教育偏向专业技能培训,忽略文化教育,使得大部分中职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语文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不仅是求学阶段,而且对学生成长及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创新教学方法即是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全方位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具体地说,即首先构建探究性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通过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展。通过不断地质疑解难,拓宽知识层面,完善知识架构,掌握基本的探究技巧。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当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标准,所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成为中职语文课堂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中技术改造与创新过程中的要求。其次,全面推行分层式教学法。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短缺,各专业、各班级之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得教师难以准确界定教学起点和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确定分层式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素质差异分别制定符合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按不同需求分别规范教学过程,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贴合职教特点,转变学科教育理念。开展与就业取向和观念等相关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已是当前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贴合,还能够使之更明确择业标准与目标,洞悉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就业前景与未来走势。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多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忽略了情感启迪。转变教育理念,融合职教特点是有效契合中职语文与学生就业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多,智能型和高素质人才方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作为教育重点,确保学生在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文素养的同步提高,在德育教育中收获品格熏陶。

(三)拓展教学内容,围绕实际应用需求。拓展教学内容,服务学生就业,培养社会技术型人才,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职生步入社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说话与书写能力的考查。对此,语文教学首要提高学生的上述相关能力。比如,开设相应的书法课程,辅导学生练就一手好字,为其赢得工作第一印象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与锻炼,应用文写作是中职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具备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满足学生的职场需求,而且对于抒发自身情感,提高表达能力皆具重要作用。此外,口语表达能力亦是决定学生就业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说话技巧,使之在日后工作中的交流能够“得心应手”。

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实用有效性作为基本准则,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理解与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广泛吸收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创造潜能,通过发现,领悟人生、自然、科学、艺术的美,逐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陶冶人格情操。

参考文献:

[1]林小兵.浅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2]赵丹.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孔凡苓.中专学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赵丽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职业技术,2011(06).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中等职业教育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