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类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策略

2015-09-10杨立恒

考试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创造性课程标准教材

杨立恒

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我校实施“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下面我就中学语文阅读类教材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谈谈做法。

一、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认识和体会

深挖教材,上出新意。对教材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广度和深度,取得良好效果。下面我谈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1.創造性使用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呈现多样化局面。广大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创造性使用教材当做一种自觉行为。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特长、专业特长、个人智慧,既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跳出教材,使教材内涵更丰富,教学手段更灵活,教学效果更突出。

2.深入研究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完全超出传统教学设计思路,另辟蹊径,在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作品内涵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3.打破常规、大胆取舍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举措。

如按照小说教学惯用思路,围绕情节、环境、人物三个要素探讨,但是缺少新意。没有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是不行的。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对情节和环境这两个要素大胆舍弃,重在从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这样课堂重点突出,学生探究中心明确,舍弃一些枝节问题,为重点问题的探讨赢得更多时间。

研读教材寻找探索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关键。例如:谁是真正的棋王?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认真预习文本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独到而新颖的见解,整堂课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成了最精彩的环节。没有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可能发现和设计如此有价值的问题,没有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不可能将这个问题演绎得如此精彩。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值得永远探索的命题。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教材习惯的策略

1.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

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总结阅读,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主动权。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训练学生阅读方法的策略。

阅读课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用心阅读教材内容,有扎实的预习笔记。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不足,提高阅读类试题的考试成绩。把阅读及阅读类考题的作答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来抓,反复坚持,不断改进,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逐步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阅读方法有语感语意阅读法: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字、逐句、逐段地通读,找知识点,排列知识层次,再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避免教师多讲,导致学生学习枯燥乏味。

概要提纲阅读法。师生设计、总结阅读提纲,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阅读解答,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并能讲解。

写作思路阅读法。一边读文章内容一边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作者表现的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认识,分析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悟、对大自然的认识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内容用关键词语或图表形式概括,是对提纲式阅读法的补充和提高,关键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课题研究阅读法。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课题或习题,尤其是高、中考阅读题专题解题训练。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课堂实践策略

教科书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项目为主线,安排听、说、读、写等活动,通过任务型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从编排体系、内容安排到教学方法都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

1.全面把握课标要求,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让学生在互动探究过程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2.从学生经验出发,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学习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有效性。

3.开发配套资源。教材毕竟年限跨度大,有些话题难免陈旧,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时事、文体、美术、音乐等最新话题,引起他们的共鸣。介绍唐山大地震和旧金山大地震,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对这两次地震没有感性认识,而对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的日本大地震印象深刻。我找了几篇关于这几次地震的新闻作为补充,在读后布置了阅读理解和写作。学生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知识,还学到了灾难面前自救和救人的技巧。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教材,也没有永远不变的教法。教师要灵活处理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富有多样性和时代感。

4.取舍得当,以人为本,以读促写,用教材教。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并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取舍整合。教者要深入钻研教材,删繁就简,将文中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者立足学生现实水平不泛泛而教,节约时间。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不逐段分析,抓住关键句文末抒情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语言文字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巨大情感、张力,激情导入后,通过充分阅读,把周总理生活的“极其简朴”与工作的“极其劳苦”的巨大反差凸显出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学生对总理的无比崇敬之情。

感悟写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怎么结合?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切入点,《一夜的工作》中作者运用对比、数量词、动作描写反映总理的高尚品格。学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长时期强化课文范例效果,坚持不懈地进行读写结合,则学生对技法运用和写作就慢慢得心应手了,教者正从此意出发,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总之,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教学不在乎什么样的教材,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合理使用教材。

新课改下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219

猜你喜欢

创造性课程标准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