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2015-09-10蔡晓程

考试周刊 2015年48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信息素养教学策略

蔡晓程

摘 要: 信息时代下,应当着重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让现代人从小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本文以发展小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结合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原则等,从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编制、教学资源开发、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选用等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策略 学生发展

社会高度信息化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才应具备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素养。为此,应明确小学信息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小抓信息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其具备信息时代下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基于教学形势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已有十几年,随着教学形势的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逐渐出现一些问题。对此,应基于这样的现状制定可行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进一步合理化,这样才能很好地指导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小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内容;了解信息技术表现形式和应用环境;让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意识和热情;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使用信息技术,逐步形成信息获取能力,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养成健康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知道自身肩负维护计算机安全的责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整个教学教育阶段的重要位置,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信息素质发展为教学根本出发点,组织设计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编制更合理的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主,不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对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枯燥的、乏味的,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主要讲的是文字、图片处理、页面设计、排版及表格应用等,下册主要讲的是互联网搜索、图片收集及聊天工具使用等。从中不难发现教学内容偏多偏难、任务重,不符合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难免影响学习效果。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符合当地教学形势和实际需要,在科学教学目标指引下注重校本课程开发,考虑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特点,从小学生现实生活和情感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小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有效手段,具备一定信息素质。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培养小学生利用互联网辅助其他课程学习的能力,促使小学生建立一体化知识体系,为适应信息时代工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知识、理论传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确定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小学生学习,使其掌握必备的信息知识和技能。重难点往往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课程内容,对此应科学设计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加之,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课程内容、教学理念等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从而影响教学有效性和实用性。面对这一情况,除了要不断调整与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编制更合理化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开展高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应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丰富教学资源。

第一,好好使用教材素材和配套光盘。教学是依托教材开展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素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每套教材都有配套光盘,素材与单元内容是一一对应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中素材资源组织设计教学活动,也可利用其设计高效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有强大的储存功能,蕴含海量的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从教学需求出发,从互联网上收集需要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文字及图片等,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新鲜感,便于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此外,可指导小学生围绕任务搜索网络资源,在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加工与利用能力,形成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三,可以自创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优势,教师可以自主开发设计教学资源。例如,在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开展中,教师应积极针对单元内容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当然,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教师不能闭目塞听,要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经验,收集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同时亦可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科学组织教学设计

科学组织教学设计,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设计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学活动,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认清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了解学生特点和知识水平,善于观察、记录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将其作为教学情景的最初形态。其次,掌握将生活情景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仅了解学生生活还不够,还应遵守教学设计原则,通过设计、删减、重编等手段对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进行适当改变,使其符合课堂教学需要。最后,配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将教学情境设计与教学方法相结合,能提高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使教学活动更贴切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总之,设计的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知识理论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这里提倡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首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了解学生性格差异,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差异,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考虑每位学生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实施分层备课、分层授课,让高水平学生指导低水平学生,促进全班学生水平整体提升。

六、结语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着眼于创新与完善。作为教育工作者,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应墨守成规,而是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针对教学需要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不为应付应试教学,只为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让小学生成为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静波.合肥市新站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4-7.

[2]许坦,石长征.河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省11个地区的18所中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16-18.

[3]陈美丝.西安市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0-11.

[4]葛彩虹.金华市婺城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47-48.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信息素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