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对汉语网络流行词“点赞”的认知机制研究

2015-09-10薛慧

考试周刊 2015年48期
关键词:点赞

薛慧

摘 要: 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词“点赞”的认知机制,解析网络流行词“点赞”一词的在线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以期促进汉语网络流行词的发展。

关键词: 汉语网络流行词 点赞 概念整合理论 在线意义建构

一、引言

随着网络发展和传播,达到幽默和简约等目的,很多网络词汇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新词形的出现不是两个或几个固有词义简单相加产生的“物理变化”,生成机制必有相应认知理据可循。概念整合理论以其对动态的、随机的、模糊的认知思维活动的强大说服力被国内外语言学家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各个方面。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沈家煊,2006)。对网络新词产生、变化、发展认知过程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网络新词“点赞”的分析,更好地体现这些网络新词建构的认知机制。文章首先简要介绍网络新词的构成分类,其次介绍Fo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最后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析网络流行词“点赞”的变化、发展的认知过程。

二、汉语网络新词的构成分类

我们所说的“网络流行语”,指中国网络中广泛使用的流行词语,包括英语、汉语、表情符号等。从词源、构词方式及结构特点等方面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大部分流行语遵循传统构词方式,如语义偏移、合成、派生及外来词,包括复合构词、缩略构词、完全新造、旧词新意和字母数字混编构词。下文将具体考察五类:派生变异、谐音变异、会意复合、转用复合和词媒体。

(一)派生变异

派生变异的新词从形式上看保留了旧词的一部分,或称为词根加词缀的构词法。但是汉语新词的形态不同于英语中词缀变化词根不变,相反,派生的依据是那些词缀化了的概念,如“房奴”中的“奴”。另外,所谓的汉语新词里面的“词根”就是新创概念,往往通过隐喻、转喻或仿似手段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派生变异中的“派生”是构词手段,“变异”是词形变化的结果,也就是沈家煊先生所说的“截搭”(沈家煊,2006)。这类新词如“X-控”、“裸-X”、“X-哥”等。

(二)谐音变异

谐音变异是说某一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不变或基本不变(有声调变化),而词形发生变化,即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如“童鞋”、“油墨”、“大虾”、“肿么办”等词汇变异。

(三)会意复合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意义。如网络热词“槑”用两个“呆”表示比呆还呆,巨呆之意。再如网络语言里,“雷”指看到某些事物,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电过一样。“靐”,三个雷,被超级闪到,指惊讶得要死。这类词无视语法规则活用词性达到用更少的词表达更多意义的目的。有些网络流行字词突破常规语法限制,活用词性和句式等,造成陌生化效应,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四)转用复合

词类转用在语言使用中很多见,指形式保持不变但语法范畴发生变化。但是网络新词的转用复合造词还包括另一种情况:词形词类都不变,所指的概念却完全不同于常规意义。常见的有:“晒幸福”、“潜水”(只在论坛中浏览,不发帖也不回帖)、“打酱油”(恰巧路过,与我无关)等,还有下文要详细分析的“点赞”一词。

(五)词媒体

词媒体顾名思义,就是说网络热词背后有故事。某些网络热词或惯用法快速传播的原因是它们反映的事件本身所受关注程度高。这些说法的特点通常以关键词或短句形式出现,语言单位本身符号变异性不强。这类词有我们熟知的“我爸是李刚”等。

三、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以人们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同时,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是对隐喻、转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此理论通过对四个心理空间彼此间相互映射形成的概念整合网络及产生的创新结构的分析描述,揭示人们认识世界,形成思维和语言,发展科技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揭示语言意义在线生成的幕后认知运作。(Austin,2002)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过程中一般有四个心理空间在起作用,它们是:两个输入空间,第三空间即类属空间,第四空间即复合空间。第三空间是包含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抽象信息的大空间,决定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而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要通过跨空间的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即复合空间。复合空间的形成是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一个层创结构。这样,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一环扣一环地彼此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任丽花,2011)

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可以划分为四种: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双域型。在简单型整合中,一个输入空间包含特定框架及角色,另一输入空间包含无框架组织的元素,跨空间映射将角色与元素相匹配。(李福印,2008)

Paul is the father of sally.(Fauconnier & Turner,2002)

镜像型整合中,所有心理空间都具有相同的组织框架。

In France,the President is elected for a term of seven years,while in US he is elected for a term of four years.(Fauconnier&Turner,2002)

单域型整合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框架,但只有一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并经过扩展形成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

Murdoch knocks out Iacocca. (Fauconnier & Turner,2002)

双域型整合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框架,但是两个组织框架均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同时包括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如“临时工”一词,现指代“替罪羊”。临时工和替罪羊之间本来毫无关系,网络上却赋予“临时工”是“替罪羊”之意。“临时工”和“替罪羊”这两个空间域,两者之间相似之处是“没有地位,任人宰割,弱者”,但不相关,临时工是人,替罪羊是动物。之所以把“临时工”和“替罪羊”两个不相关概念范畴相关联,就是基于对象似性的成员性质进行比较整合,产生新创意义。

四、“点赞”的在线意义构建

“点赞”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如一条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或者喜爱。实则,在网络上面点赞数量表示“人气”,即有越多越好的意义。下文将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分析“点赞”一词的在线意义构建,以期人们更详细地了解“点赞”一词的心理意义构建。

上文提到“点赞”属于词汇转用复合,并且属于转用复合的另一种情况:词形词类都不变,所指概念完全不同于常规意义。就“赞”字来说,闽南语里,至少在台湾闽南语里,有习惯用到“赞”字,或亦有在该字前加上“真”、“诚”、“足”等强化程度副词构成短语,如“真赞”、“诚赞”、“足赞”等,表示赞赏赞叹之意。“点赞”作为网络流行语在网络生活中的普遍含义则被用做人气高、喜爱或赞同之意。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通过上文分析,“点赞”一词属于截搭型整合。输入空间1包括一个元素“赞”,中国汉字,出自《说文》:“赞,见也。”《小尔雅·广诂》:“赞,佐也。”《资治通鉴》:“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原意为帮助、主持礼仪、夸奖。输入空间2包括一个元素“赞”,即闽南语方言中表达的“赞赏或赞叹”之意。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成分相同的词汇含义,中国汉字“赞”独立的含义成分及两个输入空间中词的感情色彩,即相同的词汇形式“赞”,还有帮助、主持礼仪、夸奖、赞叹等含义。在整合空间中两个空间中的第一个成分,即相同词汇形式被融合,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成分相同的词汇含义,即“夸奖、赞叹”的含义被投射到整合空间中,而其他成分作为独立成分被带入整合空间。汉语网络流行语“点赞”中则作为整合空间中的“人气高、赞同”之意。

通过分析,话语构建者在理解网络流行语时往往把日常用语空间流行语产生的事件空间和背景知识空间整合在一个合成空间内,进行话语在线语义构建,创造出新含义。(王正元,2009)

五、结语

概念整合理论能清晰地展现出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网络流行语“点赞”的在线意义建构进行分析,更直观地反映“点赞”的认知理解和语义建构。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理解提供了新视角,更进一步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意义建构的强大解释力。

参考文献:

[1]Austin,J.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MID Press,1985.

[3]Fauconnier,G&Turner,M.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4]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任丽花.从概念合成理论看新词的意义建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

[6]荣鑫阁.语义复合中的内部特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沈家煊.“糅合”与“截搭”[I].世界汉语教学,2006.

[8]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点赞
让“点赞”美化我们的生活
美国主流媒体“点赞”中国经济创新转型
为云南旅游厕所“点赞”
“点赞”让人愉悦 效果堪比赢钱
中国志愿者海外救灾获“点赞”
误给以色列“点赞” 马来西亚学生惹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