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育教学视角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2015-09-10徐丽英
徐丽英
摘 要: 职业素养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培养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他们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剖析当前职业技术院校职业素养缺失原因入手,探讨在德育教学中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 职业素养 职业技术院校 德育教学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一般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一般来说,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二、目前,职业技术院校职业素养的缺失
1.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惯性和社会威慑力,不仅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而且影响人们的心理结构。有些传统观念对职业学院职业素养教育有消极作用。如我国历史上衡量个人成就的价值标准是权位和官位,这就形成读书是为了做官的价值取向,如“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必须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投身于生产第一线,显然与我国官本位思想格格不入。
2.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容易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市场经济助长个人主义的张扬,而职业素养追求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市场经济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益。近年来,常见媒体报道,高薪难招技术工人,使学校重视技术教育,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忽略职业素养的其他方面。另外,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对学历要求比较高,造成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投身到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忽略职业素养教育。
三、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1.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位居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职业素养中的道德素质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我们要通过德育课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具有社会历史性。对人类总体来说,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对自身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在本质上都是社会关系。人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离开社会关系也就没什么价值问题。明确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个人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外在表现。人生意义在于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人生目的在于奉献。我们主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个人价值。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比较薄弱,社会制度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把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社会价值,有时要勇于牺牲自我价值,维护、实现社会价值。明确人生意义在于社会价值的实现,而职业是实现社会价值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初步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从业理念。
2.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人生发展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实现。俄国的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热情就会低落,学习效果就不明显。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理想。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再经过努力奋斗,人生发展目标必然会实现。尤其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如果没有职业理想的支撑,人就会心灰意冷、丧失斗志。此外,如果一个人只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找到“好工作”上,即便将来有实现的可能,也不能算崇高的职业理想,因为这样的理想一旦实现,就会不思进取,甚至虚度年华。总之,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无论是在顺境或者在逆境,都会奋发进取,勇往直前。职业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为使美好的未来和宏伟的憧憬变成现实,人们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行动为之努力奋斗。12岁时,周恩来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表达他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一定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作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通过职业理想的确立,激发学生职业素养提高。
3.帮助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这是德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发展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的过程。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有利于促进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对人一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尽管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因人而异,但在制定个人规划时要考虑的要素和步骤是基本相同的。通过系统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步骤、职业规划测评工具,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铺垫和准备。一般认为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有六个步骤:评估自我、评估环境、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制订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评估与反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分析自己适合做什么,清楚自己追求什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从而达到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目的。一个人自我认知越清楚、越充分,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越强,事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正如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所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是始于自我认知”。因此,充分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对职业生涯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自我,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必须完全符合社会的需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别人的表扬和批评中全面认识和把握自己,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认同自己的职场能力。
4.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而要成为这样的人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爱岗敬业的态度。任何职业都是神圣的,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职业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分工不同决定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对社会承担的不同责任。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兢兢业业,用于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荀子曰:“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职业责任感不仅能反映一个人对职业的认知和态度,而且能反映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职业是劳动者为社会作贡献的一种载体,每个劳动者在主观上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在客观上承担一定的职业责任,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坏习惯、不良思想,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做自信、自立、自爱的人,这是学生职业责任感培养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罗兰芬,袁维新.职业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缺乏社会原因的分析[J].科技风,2008(2).
[2]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
[3]董媛.浅谈人文素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互联网,2011(1).
[4]陈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J].百度文库,2011(2).
[5]徐祥华.职业素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