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初中历史教师的课程“自主”

2015-09-10朱振娟

考试周刊 2015年56期
关键词:自主师生关系学校

朱振娟

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基础一线中小学教师层面,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层面,学校三级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互补解读与实践能力、课程建设意识与能力不强,课程开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缺少。尤其在学科领域内外如何贯彻课程领导力、使课程改革在教师层面上得到进一步深化与落实、激活课程建设的创新力、实现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待解”之“谜”。笔者试图以基层一线的普通初中历史教师的视角在初中历史课程的“自主”作解读与探索,求得同行和专家的指点迷津。

一、“指导——自主”课堂对课程“自主”的启示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学习是自主的而非他主的,这是现代学习观和传统学习观的分水岭。”基于此,余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指导——自主”课堂:学生凭自己的力量,自觉、主动、独立地学习:自主阅读、思考、质疑;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自主总结、概括、纠正、反思,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凡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都应让学生独立完成。

循着余教授的教学思想,在“指导——自主”课堂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课程“自主”其实“并不神秘”,“她”是“活生生”地“存在”着的。同理,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建立课程“自主”,首先,破除“神秘论”的色彩,要在活生生的课堂实践和课程探索中解读、建构、反思课程“自主”。其次,要破除课程“自主”的“误识”,学会“扬弃”,善于在“不同文化碰撞”的历史课程中,“取”传统初中历史课堂之“精”,“去”传统初中历史课堂之“粗”,主动解读、建构、反思“转型”背景下的“新型课堂”。再次,坚持“实践论”,在初中历史课程“自主”的实践过程中求得“真知灼见”。最后,坚持“主体论”,初中历史课程“自主”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彼此之间“教学相长”,课程“自主”既见之于教师,又见之于学生。在开放的大课程背景之下,甚至家长、社区人员都可以成为课程“自主”的“一员”。

二、什么是课程“自主”

学校课程发展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近年来极受重视的课程改革理论。它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重新定位学校领导者的角色、塑造专业、参与和分享的学校文化等方面对学校课程发展进行了阐述。学校课程发展认为,理想的学校课程发展情境条件主要包括:(1)学校目标。学校成员能一起参与建构学校的发展规划。(2)参与度。教师参与度愈高,学校课程发展的条件就愈成熟。(3)领导者的素养。行政领导者(包括校长和主任)具备课程发展的知识和能力。(4)团体互动与学校氛围。学校具有团体学习、教师自省、相互反馈、行动研究等积极正向的团体互动氛围。(5)时间。释放教师的若干工作时间,使其能参与课程的规划与设计。(6)资金保障。有较充分的资金保障。(7)专业发展。针对行政人员、教师、家长和学生(参与课程发展者)的需求,规划、提供各种专业发展活动。该理论在学校课程“自主”建设的研究中具有指导意义。

三、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课程“自主”思想

课堂始终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核心环节和重要阵地,也是初中历史课程“自主”建设的主战场。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课程“自主”思想,需要同时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在现实教学环境中,那种“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做法,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逐渐远离课程,另一方面会增强教师的依赖性,使教师的课程“自主”弱化。教师、学生对于课程的独特理解因这样的消极教学做法而消退。当下,学生厌学的现象,如果从源头上追溯,那么教师在课程“自主”上的“不作为”实在是“难咎其责”。这样的消极教学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常规课堂上如何实践课程“自主”?首先,应该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起步。教师的理念、观念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走向,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以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为例

1.整合课程文本资源,巧设教学情节创意。学生手头的课本、图册等学材是学生基本的课程资源,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深化,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脚手架”。如在组织7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之“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教学时,课本P4的《隋朝大运河地图》是教师必须予以重视的课程资源,地图本身蕴涵的“历史元素”十分丰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运用该图解读课文要素,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史料、史论、史观”的意识和能力。

2.利用师生关系资源,搭建师生互动桥梁。师生关系本质上而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角色定位本质上是“传道、解惑、释疑”。如果离开良好师生关系的铺垫,师生双方走向“对立面”,课堂将不成为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保障,何来有效教学的生成呢?过于紧张的课堂氛围、宽松的课堂气氛,都是对教学有害而无益的。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合作乃至竞争的良好师生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有保障的“基本面”。否则,课堂只会走向“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3.探究乡土历史资源,寻根历史文化归属。乡土历史的挖掘,有助于生成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并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可持续性注入兴趣和活力。如7年级下册p68“元朝的海运航线”、p94“郑和下西洋路线”两处均提到“太仓刘家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将当下太仓港、浏河滨江新城建设的现实与当时的历史画面“交接”,其教学实效将会大大增强。

4.精选中考试题资源,提升能力应用水平。抛开“应试”的“世俗”眼光,中考试题的编制尤其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向性,我们不必“谈考色变”。中考历史试题指导初中历史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教师怎么定位,不能仅停留在“为考而考”的初级阶段,更应该探究中考试题研制的“奥秘”,为我所用,指导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课程“自主”是一种“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其愿景就是师生在课程建构与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更新、能力提高、思维拓展,期待情感激励、个性张扬、生命绽放。

猜你喜欢

自主师生关系学校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学校推介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