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促学
2015-09-10黄燕燕
黄燕燕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怎样的课程?是生活的、是开放的、是活动的;是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课程。以上是我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后的深刻体会。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不受理论的局限,追求小学品德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是否应成为每个德育工作者的梦想呢?
在这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年代里,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每位教师都知道,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就是一潭“死水”。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在教学上,我追求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这一句说出了教学的本质,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学得好。因此,在教学中若合理创设情趣化的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认为实施情趣化教学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情趣化
“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喜欢的是和他们有共同语言的老师。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教师的形象、态度等,都会使学生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变“可爱”些,多一些“童言童语”、“童真童趣”。你可以蹲下身子来和他们说话,喜欢和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对我说:“一个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童心,才算是一个好教师。”咀嚼老人的话,越发品出其中的甘味来。
二、学习材料情趣化
读一本好书会使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目前我们使用的新教材是北师大版的《品德与生活》实验教科书。它以单元为活动主体,每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如《我爱我的身体》、《做诚实的好孩子》、《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水和我们的生活》……各单元既有明确的设计意图,又能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的结构有序排列,由低向高循序渐进,较好地实现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等课程目标。教科书从儿童的每一个“我”出发,如《《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增强教科书的情趣性,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新编的品生教材课外活动形式更多样化,给学生的自主探究留下广阔的空间,如收集资料、制作、调查、记录等,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引方向,还开阔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探索和处理信息中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教学活动情趣化
一个好的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铺设学生会学的途径,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实践,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乐趣。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我结合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实验教科书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教学活动情趣化。
1.走走看看,体验深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自然情境的教育作用。他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细致地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因此,我深有体会。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一些主题活动可以走出教室,学习效果很好。如《了解我们的学校》时,考虑到学生刚入校,对校园的环境、设施比较陌生,一定感到很新鲜、很好奇。所以我给每一小组安排了一名高年级的学生做小导游,带领孩子们参观校园的各个功能室、活动设施等。通过活动,学生很快熟悉校园环境和设施,学习效果更佳。
2.说说演演,真情感悟。
儿童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课堂表演能够把抽象的道理变成生动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教学情景,学生理解得更深刻。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戴上自制的动物头饰,分角色地说说水对动物们多重要。“小鱼”说:我的家在小河,家里住着许多好朋友。“青蛙”说:我最喜欢在小河里痛痛快快地洗澡了。“小羊”说:河边的青草,绿油油的,真香啊!……学生表演得既生动又有趣,连听课老师都被吸引。表演之后,还启发学生说出:“如果没有水,会怎样?”通过说和演,学生身临其境,用充满童真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心声,真切地体会水对人类、对动植物的重要,保护水源的感悟油然而生。
3.动动双手,增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呢?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为目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和点拨。在课堂设计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动手环节。如教学《我们来造彩虹》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动手动脑,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整堂课上学生都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意犹未尽。艺术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可行之道,在活动中适当地运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的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兴趣倍增。如教学《我最喜欢的动物》时,可以画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学《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可以画画自己生活的地方;教学《认识新朋友》,可以让学生试着做张漂亮的名片,作为自我介绍时的“桥梁”。制作之后,再组织评比。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激发乐趣,主动求知,得到美的享受。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一味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激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展示自己。
4.找找做做,体验成功。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好问、好动手,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教学《植物生长的秘密》时,我让学生亲手种黄豆,通过栽种、培植等过程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做观察记录。这样的活动,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大胆实践,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教学《今天吃什么》时,可先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营养常识,再设计一个“我来设计午餐”的环节,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课件模拟配餐和写食谱等活动,学生认识到午餐既要符合自己的口味,又要注意营养搭配。通过这样的找找做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云:“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小学品生的基本目标。富有情趣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享受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