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教学的指导研究

2015-09-10牟利明刘然

考试周刊 2015年56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性别差异大学生

牟利明 刘然

摘 要: 目的:通过阐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性别差异和问题,提出针对促进男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建议。方法:对山东省大学生2014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分层抽样统计分析,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成绩、课内外体育锻炼、健身知识掌握程度、体育与健康知识诉求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体育选课趋向“避重就轻”,女生现象突出;体能锻炼与健身理论知识教学不足。建议:强化体能锻炼,建立健康体适能教学理念;加强女性体育研究,培养现代审美素养;开发学校体育大数据系统,转变传统的体育管理观念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差异 体质健康 健康体适能 女性体育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大学生2014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分层抽样统计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调研,分析男、女大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成绩、课内外体育锻炼、健身知识掌握程度、体育与健康知识诉求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根据对现存问题的研判,提出提高男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相关建议,为提高高校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决策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来源于山东省五所高校2013级和2014级学生2014年度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男、女大学生体测数据各1000例(运用分层抽样,从山东省高校中选出代表性的五所高校,再从每所高校随机抽取2013级和2014级男、女大学生体测数据各200例)。对该群体男、女大学生各800人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与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每所高校随机抽取2013级和2014级男、女大学生各160人),针对问卷内容,通过体育教师不具有导向性的客观解释,现场统一填写并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高校体育工作的文献资料、法规文件;收集体育课程建设、性别差异研究等相关研究论文和政策文件。

1.2.2访谈法。

对5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部门负责人就学生体测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所需要的测试数据。通过对部分院校领导、专家、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访谈,获得与本文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2.3问卷调查法。

对山东省五所高校2013级和2014级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与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1.2.4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成绩分析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中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指标评分标准[2],对体测抽样样本有效数据进行不同性别分项统计和总体统计。从表1可见,大学生体测成绩及格率为76.3%,良好率20.0%;不及格率2.9%,优秀率0.8%。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测指标成绩统计

Table 1 the Statisitcs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Physical Fitness Index Scores

备注: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9分为良好;60至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2.1.1不同性别大学生体测指标成绩统计分析。

男、女生BMI优秀率分别为72.2%、90.9%,表明绝大部分男、女生BMI数值处在正常或适中状态,低体重、超重、肥胖较少。男、女生的肺活量成绩主要集中处于及格状态,及格率分别为51.2%、56%;另外从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的成绩分布上看,男生及格率为73.7%,女生及格率为79.7%,这两项指标结果说明男、女生机体摄氧能力、排出废气的能力及心肺耐力普遍有待提高。在50米跑项目上,男生及格率为52.5%,优秀率为30.9%,男生爆发力总体水平测试个体之间波动较大;女生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状态,占到85.5%。男、女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区间,分别为60.7%、69.7%。从这两项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大约三分之二的男女生的肌肉爆发力量不强。在测试身体柔韧性的项目上,男、女生的坐位体前屈得分也主要集中在及格区间,分为78.6%、72.1%。男生上肢力量测试项目引体向上的不及格率高达76.2%。女生腰腹肌肉耐力测试项目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区间,占到81%。

2.1.2不同性别大学生体测指标成绩比较分析。

女生体测总分的优秀率比男生高出0.5个百分点,良好率比男生高5.6%,不及格率比男生低1.9%(表1)。表2表示男、女生体测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9.635,P<0.05)。女生总体水平测试平均得分比男生平均分高,标准差更小,说明女生总体水平测试分布较为集中,而男生总体水平测试个体之间波动较大。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体测指标成绩(表2),BMI指标(t=-10.893,P<0.05),立定跳远指标(t=-2.768,P<0.05),坐位体前屈指标(t=-3.386,P<0.05),以及耐力(男1000米;女800米)指标(t=-9.47,P<0.05),女生这四项指标测试平均得分都比男生平均分高,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引体向上不及格率与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不及格率存在巨大差异,根据《标准》中规定的单项指标与权重(引体向上权重10%,做5个以下得0分),76.2%的男生此项得分为零分。在50米跑项目(t=22.903,P<0.05)上,男生50米跑优秀率比女生高出29.3%,男生速度力量测试平均得分比女生平均分高,有显著差异;男生测试成绩标准差较大,测试个体之间波动较大;女生测试分布较集中。男、女生肺活量得分没有显著差异(t=0.308,P=0.758)。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测指标成绩的差异检验

Table 2 Difference Test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Physical Fitness Index Scores

2.2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与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为分析探寻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锻炼因素,调查问卷设3个单选题(周课外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健身理论知识掌握程度),3个多选题(锻炼方式、健身理论知识来源、健身知识需求)。

2.2.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锻炼方式比较。

在锻炼方式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选择球类项目的男生占到63.5%,而女生为28.3%,可见男生更多的是喜欢球类运动项目。女生锻炼主要集中在简单易行、不受技术、身体条件和其他健身环境因素影响的跑步项目上,占到61.5%;男生选择跑步项目的也占到近一半人数,为41.5%。选择健身操项目的男、女生人数比例很少,分别为0.5%、10.3%。大学健身操课程主要以女生为主,但是在课余时间缺乏集体锻炼的环境条件,单独练习者较少。选择力量练习项目的人数更少,男生为2.8%,女生为0。肌肉力量的缺乏成为影响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素质测试项目良好率和优秀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方式统计

Table 3 the Stat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Exercise

注:百分比(%)是指选择锻炼方式的人次在其性别总人数中的比例,而不是在总选择数中的比例。

2.2.2不同性别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比较。

调查发现,男生每周锻炼3次和3次以上的合计比例占到55%,而女生为37.9%,按照体育锻炼每周要3-5次才能得到健身效果的常识看,45%的男生和62.1%的女生达不到健身的最基本要求,男生所占比例也较高,女生更为突出(表4)。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每周锻炼频次统计

Table 4 the Stat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xercise Frequency Each Week

通过对不同性别大学生每周锻炼频次的相关性强度检验(表5),皮尔逊卡方(Pearson Chi-Square)值为125.877,显著性水平P<0.05,男生与女生总体每周锻炼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Cramer’s V的大小反映出两个变量的关系强度,Cramer’sV>0.30表示关系强度较高,即性别与每周锻炼次数有明显关系。这一结果与卡方检验结果相吻合。

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每周锻炼频次的相关性检验

Table 5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nsity Test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xercise Frequency Each Week

2.2.3不同性别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长比较。

每次锻炼30—60mins和60mins以上的男生合计比例82.5%,女生比例合计为50.5%,另外49.5%的女生每次运动不及30mins,在运动中并未能达到可以获得健身效果的时间标准(表6)。

表6 不同性别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长统计

Table 6 the Stat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Duration

通过对不同性别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长的相关性强度检验(表7),皮尔逊卡方(Pearson Chi-Square)值为101.401,显著性水平P<0.05,意味着男生与女生每次锻炼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Cramer’sV>0.30表示关系强度较高,即性别与每次锻炼时长有明显关系。这一结果与卡方检验结果相吻合。

表7 不同性别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长的相关性强度检验

Table7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nsity Test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xercise Duration Each time

2.2.4不同性别大学生健身知识掌握与应用程度分析。

调查发现,总计有59.2%的被调查者不能指导自身锻炼,其中男生比例为55%,女生的比例比男生更高,占到63.5%。能应付自身锻炼的男女生比例相当,分别为32.5%、34%,可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锻炼的男生占12.5%,女生仅有2.5%(表8)。

表8 不同性别大学生健身知识掌握与应用程度统计

Table 8 the Stat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evel and Practice of Fitness Knowledge

2.2.5不同性别大学生健身理论知识与技能需求分析。

在具有针对性的提高身体素质的理论和技能需求上,包括改善心肺适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柔韧性三项。男生选择增强肌肉力量人数比例高达73.8%,多出女生1倍;其他两项男、女生选择人数也都超过了三分之一,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对于身体形态的选项包括体重管理和改善身体姿态,这两项男、女生选择人数比例介于40.8%~57.8%之间,表现出较强的重视程度,而女生对这两项的关注更强于男生,分别高出7.5%和10.3%。有关影响身体健康的运动与营养选项上,男、女生人数比例基本相当,分别为47.3%、49.8%,可见近一半学生重视健身中如何保证科学的营养饮食问题。不健康行为修正选项主要是涉及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包括饮酒、吸烟、网瘾等[3],男、女生选择比例分别接近三分之一。男、女生选择健康体适能评估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6%、13.8%,选择运动处方的比例分别为39.8%、36.3%。(表9)。

表9 不同性别大学生健身理论知识与技能需求统计

Table 9 the Stat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Requirements of Fitness Konwledges and Fitness Skills

注:百分比(%)是指选择锻炼方式的人次在其性别总人数中的比例,而不是在总选择数中的比例。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山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性别差异。

女大学生体测总体水平好于男生,男生上肢力量普遍偏弱,76.2%男生引体向上0分成绩成为男生体测总成绩平均得分低于女生的主要原因;女大学生的BMI、柔韧、耐力项目成绩高于男生,男生速度项目成绩优于女生。

3.1.2男、女生体育锻炼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男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好于女生,男生体育锻炼以球类项目为主,女生健身方式以跑步为主,较男生单一。未能达到每周3—5次锻炼的男生比例较高,女生更为突出。近半女生每次运动达不到可获健身效果的时间要求。

3.1.3男、女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了解与诉求存在性别差异。

缺乏健身知识与应用能力,不能科学指导自身进行有效锻炼的大学生还占有较大比例,女生健身知识较男生更为匮乏。大学生对健身分类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愿望强烈,男生渴望是肌肉力量,女生更为注重体重管理和身体姿态的知识与方法。三分之一大学生希望修正不健康行为,但对健康体适能评估与运动处方的概念与理论缺乏了解,未能认识到对科学运动健身的实用指导价值。

3.2建议

3.2.1强化大学生体能训练,建立健康体适能的教学理念。

体质测试体现的是个体跑、跳、投能力测试。跑、跳、投是人类生来所具有的最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能力,它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4]。根据当前大学生跑、跳、投水平偏弱的现象,体育教学要结合体育专项特点、学生《标准》测试及男女性别差异,建立健康体适能教学理念,加强专项有氧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等有积极作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教学[5],培养大学生科学自主锻炼能力。

3.2.2加强女性体育研究,培养现代审美素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加强对女性体育的研究,要避免以“男性主义”为核心的体育理论知识体系和视角来观察和解释关于女性体育的现象与意义[6]。面对男女生生理、心理和身体素质差异,分班授课更为适合[7]。通过体育课堂QQ、微信等网络自媒体建设普及运动与健康、运动生理、运动与营养等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文化素养和现代审美能力。

3.2.3开发学校体育大数据,建立课内外综合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大数据可以捕捉不同人群的体育运动习惯[8]。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成绩、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与竞赛、体育特长与兴趣等情况建立电子档案,通过大数据实现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课外锻炼情况的动态监测及学生的自我监测,将学生的体育表现数据化、可量化,转变传统的体育管理观念和方法,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效率。建立健全早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等纳入大学生体育课程评价考核,形成素质考试、专项技术考试、理论考试及课外体育锻炼考核有机结合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2014-06-12/2015-01-1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264/201407/xxgk_1711 80.html.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EB/OL].[2014-07-08/2015-01-13].http//www.moe.gov. 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4/07/17/20140717140510994.doc.

[3]胡晓洁,李蕴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现状[J].中国校医,2013,27(4):317.

[4]赵洪波.田径动作技能系统特征及其学习过程中迁移指导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1-133.

[5]陈海春.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提升研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学生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83-85.

[6]熊欢.体育背景下性别的理论化——论女性主义范式对女性体育研究的建构[J].体育科学,2014,34(7):3-10.

[7]曹君浥,李志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男、女分班授课形式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76-177.

[8]宋翠翠.体育社会学视角下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作用和实现路径——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性别差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