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的几个“为什么”

2015-09-10汝卓婷

考试周刊 2015年56期
关键词:规则小学数学

汝卓婷

摘 要: 本文通过举例的方式,选取小学课本上的几个经典规定(先算乘除再算加减、0不能做除数等等)为案例,从而对几个“为什么”的缘由进行探索,进一步了解一些数学的真谛,希望对数学老师及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为什么 规则

引言

想起自己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在数学课本上常常看到那些加粗的句子,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除数不包含零等。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重的,那时候在数学老师面前,很多小学生总喜欢指着这些规定询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就会说:“你们只需要知道就可以了,回去照着上面去做就。”时间长了,大家就不在指着这些加粗规定向老师询问了,而是将这些加粗的规定记在脑子里。长大后,当我上小学的侄女指着这些规定向我询问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居然连小学生的问题都无法做出合理解答。花费大量时间求解,我才知道这些规定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1.为什么能被2整除的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叫做奇数

小学数本上经常会出现能被2整除的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叫做奇数,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原理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偶数2、4、6、12、18、34等,全部偶数中最小就是2,所有的偶数都是多少个2相加组成的。像4=2+2,18=2+2+2+2+2+2+2+2+2,等等,也就是说,4是两个2的和,18是9个2的和,因而,能被2整除的叫偶数。奇数像3、7、1、13、45等,全部就是几个2与1相加或者相减所得到的。如3=2+1,7=2+2+2+1,13=2+2+2+2+2+2+1,等等,也就是说,3是一个2与1的和,7是3个2与1的和,13是6个2与1的和,等等,也就是奇数=2×n+1或者奇数=2×n-1,因而不能被2整除的叫做奇数。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探讨得出其基本的思想。

2.为什么除数不包含零

课本上说零不能做除数,却没有说明为什么,这需要我们自己去探寻。乘法与除法可以互相进行逆运算,这是大家所认知的,因而乘法运算可以转变成除法进行运算,这种运算0不能加入其中,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举个例来看看,像6×0=?转换过来就是0×?=6,这样的现象当然不可能出现的。换个说法就是,如果除数中包含零,6与0相乘得到零,然而,0不是除数,等式两边有无法得到相同的数字。因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数相乘与0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唯一性也就不存在其中。因而,结果在0作为除数后会不会出现,或者其可以用任何数代替这一结果。四则计算的原理也就是存在唯一的结果这一准则,因此将会受到质疑,这种现象是不允许出现的。

3.为什么计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四则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计算题中,所定性的就是要先对乘除法进行计算,然后才是加减法,这种规定为什么会出现呢?加数都一样的几个数字相加起来的简洁计算就是乘法的关键所在,因而当我们在简便计算中运用乘法计算的时候,其原有的算式自身的意义无法做到改变。举个例子,8+4×4这个运算,8和4个4一起的和就是这个算式自身所存在的意义也就是8+4×4=8+4+4+4+4,等式两边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加法和乘法计算都无法做到改变。然而,如果改变这个计算,也就是先进行加减法,然后进行乘除法,我们就可以发现等式两边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来看,8+4×4=12×4=48,其自身所代表的意义就是4个12的和,然而原算式实际的意义就是8和4个4相加所得的结果,二者所得出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改变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所以必须先计算乘除法,然后计算加减法。再举个例子,8-4÷4这个运算,8减去4除以4得到的结果所求的和就是这个算式自身所存在的意义。然而,如果改变这个计算,也就是先进行加减法,然后进行乘除法,就可以发现等式两边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来看,8-4÷4=4÷4=1,其自身所代表的意义就是8先减去4然后在除以4,原算式实际的意义就是8减去4除以4得到的结果所得的结果,二者所得出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改变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所以必须先计算乘除法,然后计算加减法。

4.为什么乘以一个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

小学课本上加粗标记乘以一个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这是分数除法的关键所在。老师对于这个运算只将算法交给学生,学生也因此只知道怎么用这个运算,其他一概不知,也就是这一规则为什么这么用,老师没有教,学生也不知道,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其原因可以从除法的意义进行回答。比如分数除以整数,4/7÷4=?用除法的意义来说就是将七分之四划分成相等的四份,这四份的结果就是4/7的1/4,也就是4/7÷4=4/7×1/4=1/7,这种乘除法互相转换的思想也就初步成型了。在比如分数除以分数,也就是8/9÷3/4=?也就是说,可以将其看成8/9中的1/4有几个,其后将几个四分之一看做单独的一组,也就是8/9÷3/4=8/9÷1/4÷3=8/9×4/3=32/27,这样可以很好地解答对乘以一个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

结语

像以上列举的规则在小学数学课本上还有很多,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智慧由此得到展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也就是将数学知识的运用与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容易地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洁.浅议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2):95.

[2]欧明霞.小学数学中的几个“为什么”.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4):63-64.

猜你喜欢

规则小学数学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规则的正确打开方式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