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09-10蔡正莹
蔡正莹
摘 要: 创新意识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贯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联系实际,培养其合作精神,利用情感教学等,从多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学校教育,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将如何面对生存及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来自社会各种问题的挑战,老师的教育教学就是设法为学生解决无法预见的问题做准备。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理念,也为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陈旧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数学教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及创新意识,如何让小学生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现我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就创新意识的培养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授、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要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并且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新课标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对未来学生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都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数学教学中,应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自己研究,哪怕学生只是一点小小的发明或发现,都应大胆地予以鼓励,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二、联系实际组织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求知欲强,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这种活动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
再者,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往往不专心,有意注意时间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保持和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高效学习。还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即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其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
三、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创新的基础是理解。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给学生讲知识的结论,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忽视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这是一种要求学生从范式出发,切断思维与实际的联系,缺少开发学生创造性的就范式教育,是一种封闭的、统一模式的、以模仿为主的教学。这样教给学生的是缺少能力的“死”知识,是引导学生遵从统一标准,采取同一途径,求达同一目的的求同思维;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的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前人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结果,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创造虽有一时的灵感,但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偶然寓于必然之中。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灵感的产生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立足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和挖掘,疏通信息渠道,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活、生产、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它们充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利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和问题的领悟与理解,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勇于钻研,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让他们亲自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无疑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抽象和概括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更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1.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心算、抢答、游戏、限时计算、限量竞赛等形式进行,同时注意教给学生进行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
2.突出思维训练。“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吕叔湘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交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要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一是要给学生提供动脑思维的条件,创造好“愤悱”之境;二是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时间空间,切勿一旦学生启而发,便越俎代庖。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晓琴.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J].数学科研视窗,2013,6:45.
[2]张立金.农村小学教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1:69-70.
[3]张乐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4]汶亚萍.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