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证题的解题分析
2015-09-10邹烨
邹烨
摘 要: 近四年来,江苏历史高考频繁出现历史论证题,成为学生失分的一大板块。本文从历史论证题的形势、特点入手,介绍高中历史论证题题型特点和分析学生失分原因。继而将历史论证题进行分类并结合例题进行分类破题的分析,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最后理清解题思路,归纳历史论证题的解题步骤和答题注意点。
关键词: 历史论证题 分类破题 解题步骤
一、历史论证题的形势
201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的第22题,第一次出现材料分析论证题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论点。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都出现材料分析论证题的题型。如2012年的第22题,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2013年的第23题,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2014年的第22题,与传统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
历史论证题是学生最头疼也是得分率最低的一种题型。据2013年江苏省历史阅卷现场的不完全统计,第23题的分值为8分的论证题,零分率高达18.09%,得4分以上的考生很少。考生的回答多数脱离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多个视角,思维僵化,习惯于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论述问题,史论结合的能力薄弱,难以达到层次分明、论述严谨的要求等。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再惧怕历史论证题?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握这类题型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历史论证题中顺利得到基本分并向高分靠近?这些问题是临近高考必须解决的,也是历史论证题专题复习所要围绕的中心。
二、了解历史论证题的特点
要解析历史论证题,首先就要了解历史论证题的特点。
历史论证题频繁出现在高考中,集中体现了历史高考对学生历史能力的综合考查。历史论证题考查学生的能力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务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等。
1.观点论证,史论结合。历史论证题,由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三部分组成且缺一不可。在论证过程中,强调史论结合,史实与论点要有机结合。
2.角度多重,分值大。历史论证题的分值往往偏大,一般在8分左右。分值大,要点多,要求学生答题的角度要多重。
3.运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成文。历史论证题,毕竟不像语文学科中的论文,需要洋洋洒洒大篇幅的论证。历史论证题,实质仍不脱离历史主观题,需要用历史学科的思维解题,也需要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但历史论证题与一般历史主观题在表述形式方面存在差异,历史论证题需要将答案组织起来表述成文,而不是一个个零散的答案要点。
4.有明确的行文要求。历史论述题都有明确的行文要求,如角度多重、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字数限制。
5.阅卷时只给出评分等级和标准,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往往会以2分作为一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及阅卷的要求。如以2013年江苏高考第23题论证题为例,评分细则为:水平1,分值范围为7—8分,要求学生的答案能够充分、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立论角度多重,层次分明,观点与史实相统一,行文流畅,论述结构严谨。水平2,分值范围为5—6分,学生的答案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三个角度论述,能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水平3,分值范围2—4分,学生答案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1-2个角度论述,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不分明,论述结构不严谨。水平4,分值氛围0—1分,学生大都没有科学地论述视角,仅列举个别史实。从评分等级和标准细则来看,历史论证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角度多重,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史论结合。
三、根据历史论证题类型,分类破题
根据论证观点的来源,大致可以将历史论证题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题目已给观点类型。指的是论证题题目中已确定了论证的观点,要求学生运用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如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的观点这种类型的论证题,论点已经非常明了,破题的关键就是对论点的理解和对论点进行适当的拆分成分论点。以上面题目为例,可将论点拆分成两个分论点:一是1787年宪法是原则和妥协产物,二是1787年宪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
第二大类:根据材料、主题归纳提炼观点类型。指的是根据问题所给主题(视角)或是归纳提炼材料观点,然后运用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观点。这种类型的论证题,又可以细分成以下两小类:
1.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类型。如题目: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如题目: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职能”这一话题,材料三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共鸣。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破题的关键是根据相关材料,从材料中提炼概况出论点。
2.围绕主题加以论证的类型。围绕主题进行的论证,不等于说论点就是主题,而是要从主题出概况分解出论点。
第1种类型:主题包含多个要素,破题的关键是找到主题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例1: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为主题进行论证。该主题包含的三个要素:传统、革新、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英国保留的传统促进社会进步,英国社会的革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样就把这个主题分解为两个分论点。例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知识,以“殖民侵略、灾难与近代化”为主题进行论证。该主题的要素为:殖民侵略、灾难、近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灾难,殖民侵略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而分解成两个分论点。例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该主题包括时代、史家、历史认识修正三要素。三者间的关系,时代的发展有利于历史认识的修正,史学家认识的改进会影响历史认识的修正,形成两个分论点。
第2种类型:主题包含设问问题,破题的关键是先将其作为主观题回答,再细分角度,加以论证。
例1: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带来的影响,如对亚非拉国家既带来灾难又有客观上的积极性;对世界而言,加速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对欧美国家来说,加速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确立对世界的统治,等等。然后根据回答,确定多个角度,配以史实加以论证。例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为主题进行论证。先将该论证题当成主观题回答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学习内容广泛、传播渠道多样、影响深远等特点,然后将这三个特点作为分论点,史论结合,加以论证。例3:2014年江苏高考第22题,与传统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先将王韬课士与传统古代课士做比较,进而得出“王韬课士”所具有的中西并存和顺应时代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再论证这一主题。
第3种类型:主题包括关键词串联,破题关键是找出各个关键词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例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关键词“多极化”“全球化”“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这样的题,将四个关键词串联成文并不难,但关键在于围绕“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这就需要在做题时,找出四个关键词与主题间的联系。“多极化”是有利于推动和平与发展;“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也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需要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也会壮大国家和平力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三大类:选择观点类型。指的是所给材料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观点,需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或材料中的观点既可赞同又可否定,无明确定论,围绕其中一种认识进行评论。如题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碰撞的过程。在这一方面,马克思和斯塔夫里阿诺斯有着不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一进行评论。这种类型的论证题,破题关键是根据题目要求和所储备的历史知识,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好论证的观点,再加以论证。
四、历史论证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论证的观点。可根据题目直接获得论点,或是提炼材料中的观点,或是根据围绕的主题确定论点。
2.将论点拆分成若干个分论点或是多个立意角度。根据分论点,分清层次,逐一论证。
3.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如题目的答题范围、时空限制、答题角度、答题要求。
4.围绕观点归纳提取所给材料的有效信息,将其作为部分论据。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一步骤,拿道题,只根据所学知识答题,而忽视的材料给予的新视角或新的史实信息,这样导致大面积的失分。
5.联系调动所学知识,围绕论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切入论证,史论结合。特别要注意多角度切入和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史实。
6.理清层次,浓缩要点,总分总结构,表述成文。历史论述题一般都有字数的限制,且有格子限制,答题时要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改动,在下笔之前,要先打好草稿或腹稿,明确层次、角度,运用历史学科语言,保证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学生在历史论证题面前要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还需要平时加强对该题型的实战训练,在练习中,感悟历史论证题的解题步骤、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使历史论证题从一个高考易失分题变为易得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