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的知音朋友们
2015-09-10舒炜
舒炜
《庄 子》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楚国有奇人,运斤(斧头)成风,可以神乎其技地削下人鼻尖上的白泥,而这块白泥不过是苍蝇翅膀的大小。后来,此事传至宋元君耳中,他想找人过来表演一下真人秀,可那奇人却说:“曾经的我可以做得到,但和我搭档的小伙伴死去很久了……”
庄子有感:“自从惠子离开人世,我也失去了可以匹敌的对手,没有可以一起辩论的人了啊!”所以孤身抗金的岳飞要在《小重山》中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各行各业,知音难觅,但在有心人眼里,仍然尚存。汪国真在20世纪90年代的诗坛刻下了自己的痕迹。曾有评论说: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那个年代过来的很多人都未曾和诗人汪国真谋面,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朋友和知音。59岁的汪国真离世,自然引起了不少人哀思。
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微信上说,自己当年带着汪国真的诗集离开学校走进建筑工地,一个月后瞒着家人偷偷从工地溜走,来到成都。离开时,被褥、衣服留在了工地上,只带上了这本诗集,因为是它伴着自己从“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
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曾经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向世界重申中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改革决心。汪国真曾表示,习主席能背下他的诗词,说明自己的读者在各个阶层、各个文化层、各个年龄层都有。
对于知音,中国人喜欢的一种境界是神交。如东吴大将陆抗与西晋平南将军羊祜各领重兵在荆州地区南北对峙,相互欣赏。羊祜得知陆抗染病,立刻拿出自己的良药送去。吴军众将都劝陆抗不要服用,陆抗却毫无顾忌地服下了药,药到病除。
在当代,毛泽东和柳亚子唱和,周恩来和众多文艺界人士的惺惺相惜为人所熟知,邓小平和金庸也是“神交在先,谋面在后”。金庸在《明报》支持改革开放,认为“真正的英雄,并不取决于他打下多少江山,而要看他能不能为百姓带来幸福”。邓小平的回答则是:“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也说过作家二月河是他的知音,很多人都曾猜测,他们之间应该是很熟悉,会经常联系,一些人还到二月河家里去“套近乎”。二月河后来说的很明白:“我和王岐山书记没有私交。早前也就见过两次面,在我眼里,他是反腐英雄,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意志。”
王岐山则在全国“两会”的团组讨论上说过:“看了他(二月河)的书,就能读懂他。知音是什么,知音是通过听音乐就能听懂作曲人想要表达什么。”
知音之间的相互欣赏是佳话,更难得的是在发生嫌隙后,双方仍互作知音。三国时候,蜀国大臣李严犯了罪,诸葛亮将他流放到边遠的地方。诸葛亮死后,李严嚎啕大哭:“诸葛亮虽然撤了我的职,但是他了解我,知道我的才能,如果他活着,说不定哪天就会重新重用我。现在他死了,还有谁能够了解我呢!”在李严心中,诸葛亮始终是他的知音,这也是领导人执政艺术的一个典范和高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