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诵背成为一种态度

2015-09-10严晓蕾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绸带苏教版语感

严晓蕾

科学、合理地展开诵背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背,学生不断地进行着语文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在不断汲取名家名篇语言精华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逐渐得以发展和提升。然而,诵背活动不仅仅是单一的读和背,而是在教师指引下真正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并在诵背实践中形成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的诵背方法,感同身受地触及文本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底蕴。只有这样,诵背才不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是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态度,帮助他们获得语感的加速生长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 在诵背中揣摩语感,养成理解态度

在诵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背对文本进行反复揣摩,加深对布局谋篇的理解,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在诵背时,教师可以适时采用提纲整理法、重点词句法、换词品读法等,让学生从蜻蜓点水似的肤浅阅读往深层次的理解性诵读发展,使学生在熟读精思中达到自然成诵的水平,获得“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真切”的理想境界。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京杭大运河的壮丽,我扣住文中“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引导学生进行揣摩,组织学生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让学生从文本中体验绸带的轻盈,感受运河与绸带之间扁、柔、有光泽的相通之处。在对比和替换中揣摩语感,帮助学生在理解中展开诵背。

二、 在诵背中归纳语感,积累科学方法

语感的形成离不开归纳。在诵读指导中,教师要及时扣住与文本内容紧密贴合的阅读方法,为学生提供恰当的阅读方法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定时定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将已有的方法、策略应用到诵读实践中去。在这样充满科学态度的诵读中,学生扎实地展开回顾、整理、归纳和总结,为学生准确领悟提供卓有成效的推动。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文中描绘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对于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指导学生展开诵背时,教师引领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将基本结构一致的三个小节进行梳理,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表达顺序,如景色描写依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并且用“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一句将三个小节进行了串联,使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一次是面对美丽风景,第二次是面对活泼小鱼,第三次是面对幸福生活。这样的梳理和归纳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帮助学生在诵背中逐次加深对于语言文字的体验。

三、 在诵背中延展语感,形成情感态度

以情入文,是在诵读中提升语感的有效举措之一,诵读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在调动学生情感变化时具有巨大作用,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活和感染,在情感充沛的氛围中学生的语感发展事半功倍。因此在指导诵读活动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与文本情感内容协调一致的诵读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发挥从“动情”到“晓理”的语感推动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天安门广场》一文中第四、五两段时,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中那庄严而又热闹的气氛,帮助学生触及文本中那种充满民族自豪感和神圣感的特别体验,在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面对此情此景,你对天安门广场有着怎样特殊的感受呢”,从而在情感的推动下帮助学生突破文末“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的关键。有了情感的支撑,学生在诵背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亦会愈加敏锐、鲜明。

语文诵读活动是一个语感积累的过程,但是这种积累不能仅仅依靠着机械的读和背,而应当是一个对于语言文字进行感知、领悟以及把握的过程。只有这样,语感形成过程才能与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过程相契合。让诵读成为一種态度,让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意识情感水平协同发展,语感的发展才能在诵读活动中收到实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

编辑 聂蕾

猜你喜欢

绸带苏教版语感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飘带视角下的飞天舞蹈动作创作探究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春 水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妈妈手工:蝴蝶结发饰DIY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