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
2015-09-10林明金
林明金
摘 要: 有较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思维要求上有较大差距,成绩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灵活性 思维深刻性 思维广阔性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其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的问题。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a+(n-1)d,显然,四个变量中知道三个即可求另一个(解方程)。如“{a}为等差数列,a=1,d=-2,问-9为第几项”等,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编题过程中,学生要对公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公式的适用范围等有全面的掌握。否则,信手拈来会闹出笑话。上题中,若改d=-3,则-9为第项,显然荒谬。如此,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掌握会比较全面,而且能站在较高层次看待问题,提高思维迁移的灵活性。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其他思维品质的提高,以其他思维品质的培养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统一体中,因此其他思维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
例:方程sinx=lgx的解有( ?摇?摇)个。(A)1(B)2(C)3(D)4
学生习惯于通过解方程求解,而此方程无法求解常令学生手足无措。若能运用灵活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此题的本质为求方程组y=sinxy=lgx的公共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求函数图像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学生对结论的可靠程度进行怀疑,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严密论证了三角函数值取值的可能性。
总之,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供、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