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面前,没有出路才一直写作

2015-09-10李净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消息现实变化

李净

2013年6月余华出版小说《第七天》。在《第七天》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仿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断壁残垣……”在今年一月,余华集结十年杂文出版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封面一半是黑白平房,一半是CBD的高楼林立,直观延续了《第七日》中对现实的关注。

既然是杂文集,书中囊括了文学、历史,还有个人嗜好,“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余华自称病人,写作就是在现实无处可躲时的疗伤处。“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与其说我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我是在寻求治疗”。

在全球化语境下,你更关注中国和外国的差距,还是中国国内的一些人的心理差距?

西方世界现在心理上的问题比我们更严重,所以西方心理医生相对比我们更加成熟。中国人的心理差距是变化太快带来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失衡。西方的问题是在于他们几乎没变化。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当社会没有变化的时候会有问题,但是社会变化太快也会有问题。

在我11月份去意大利的时候,有一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活动:我问主办方去哪里?他说去一个精神病院,这些人因为精神问题杀了人,但他们平时喜欢读书。我们去那里讨论文学,并且这些病人都看过我的书。病人们提的问题都挺不错,读书很细。

旧金山湾有一个岛,里面的犯人判100年算是轻的,经常有判300年的。伯克利的教授们经常要给他们上课。有一次讲课的题目是中国文学,我一个朋友去讲课,去之前很紧张,因为里面大多是杀人犯。但讲课回来后,他说这些人太聪明了,又因被判了300年没有办法出来,于是就有人研究宗教,有人研究哲学,还有人喜欢读中国文学,比伯克利的学生聪明多了,比那些教授更聪明多了。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要不就是在监狱里,要不就是在精神病院里面?是有一点原因的。我觉得这就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种心理的不平衡,然后再引发出很多的社会的问题。

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变化在哪里?

西方人对中国文学的认识,现在比过去好很多,但仍然处于需要更多的了解程度中。因为出版是一回事,有多少人读到我的书又是另外一回事。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受到了很好的关注,但还没有成为他们阅读主流。我在和西方的读者交流时,他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你”,问题是我可能在这个国家已经出了十本书,起码对这个读者来说,前面的九本都白出了,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

在中国,西方报纸写了批评中国的文章以后,中国的媒体会有一些激烈的反应。但反过来看,《纽约日报》怎么骂美国的?它批评美国的文章比中国多几百倍,它不关心你,才不批评你。所以我们所有的媒体如果全是正面的,那报纸就没人看。全世界媒体都是一样,就像韩敬群说的,不要对人民的疾苦像闭上眼睛,媒体的职责就是把社会现实中不好的东西充分地暴露出来,揭露出来。因为好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所以不好的很多事情,希望更多人知道,全世界的媒体都是一样的,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基本是负面的。

你获取消息的渠道是什么?

网络消息尤其要学会辨别,但网络肯定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渠道。原来我打开电脑要看两个小时,首先看体育、国际新闻等等各种各样的消息,我自从有了智能手机,现在基本上开一个网站就够了,消息都一样,主要的看一下。微信朋友圈我从来不看。举个例子,这次亚航失事了,我想看看朋友圈有没有新消息过来,结果全在谈吃喝玩乐的事情,我的朋友圈比较没意思。

现实的消息,对于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没有直接的影响。有很多人在说,《兄弟》出版,再加上《第七天》出版以后,很多人觉得我放入了很多现实。但小说有自己的结构,有自己的法规,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面放。我有这个欲望,比如《第七天》,我把几十年来层出不穷的还在发生的事情放进去,这些事情已经不是新闻,是我们的生活了,只不过是我们的媒体、网络还在关注,还在不断报道,这样我写入小说肯定是有价值的。

猜你喜欢

消息现实变化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从9到3的变化
一张图看5G消息
这五年的变化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鸟的变化系列
现实的困惑
消息
消息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