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材 巧连读写
2015-09-10陈佳李晓婷
陈佳 李晓婷
传统的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尤为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形象地诠释了读和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前,语文教材侧重阅读,以主题为单元,有一定的训练体系。以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文学体裁种类多样,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寓言、童话、神话等。写作专题共6个,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相整合。设若单单只有这六次写作训练,显然远远不够。因此,挖掘经典篇目中的写作资源,尤为重要。倘若运用得当,丰富的范文系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多样的指导,有利于将阅读和写作巧妙地联系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这对提升语文素养而言不容小觑。结合教学实际,以下教学方法可以尝试。
一、活用复述多创意
语文学习领域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语文的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在理解、熟悉原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的核心是语感的培养,有助于训练语言的张力。这种表达和简单机械地背诵原文不同。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倘若引导得当,学生能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其中,进行“二次创作”,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对于角色比较多的课文而言,可用不同的口吻让学生进行复述,换位思考。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可让学生以文中的杰利、内德或“爸爸”的口吻复述故事,引导他们抓住文章中留白的情节,比如:对爸爸的描述特别少,能否补充?在杰利向“爸爸”求助的时候,“我”在悬崖上的状况怎样?学生的想象力难以估量。有学生以杰利为视角,补充了这样一个情节:“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实在放心不下还在悬崖上的小莫顿,便改变主意,一路狂奔到莫顿家。气喘吁吁的我来不及敲门,便冲了进去,一眼看见莫顿的爸爸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面包,一边看着报纸,好不悠闲自在!救人如救火啊!我顾不得礼貌寒暄,直截了当,以最快的语速告诉他这件事。他一听,吓得面包都掉到了地上,接着赶紧扔下报纸,跟着我奔向悬崖……”这一补白,通过杰利和爸爸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将他们当时的心急如焚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符合情境,想象合理。再以《落难的王子》为例,情节较简单,也易理解,可让学生以王子的口吻复述。有学生补充了结尾:“说完这番话,我便悄然离去。这时,我感到心情舒畅,对自己的前途信心满怀,我竟然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懦弱,变得坚强起来了。”可见,一旦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复述就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变得创意百出了。
此外,还可以对篇章结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调整,加以复述。总之,这种“二次创作”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反过来也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认识。
二、有效仿写促迁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文中一些优美生动的语句可以反复体味,对典型的句式、语段加以仿写,在表达过程中,逐步积累,将教材中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夏感》一文的课后习题是仿照“春之色”和“秋之色”的句式,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训练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学生这样写道:“夏之色为火的烈,如炎日,如红霞,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水晶,充盈着纯净之美。”《看云识天气》的课后习题中,凸显了比喻的重要性,要求模仿造句。有学生这样写:“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巨人,像野兽,像城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彩绸,像长虹,像气球,像裙带。” 在仿写句式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构思立意和语言风格,将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便是更高的要求了。第三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模仿《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中的修辞,写一篇关于校园桂花的短文,亮点比比皆是。如:“今年的桂花开得格外早,学校这两棵桂花树都在竞相开放着,像是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一样,争先恐后,谁也不让谁。”又如:“摇一摇桂花树干,如下了一场桂花雨,花瓣在空中飞舞,似风,似雨,似有,似无,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如梦境一般美妙。”
简而言之,仿写需要精选范例,并对范例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如:布局谋篇、选材组材、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只有真正理解,才能模仿、运用、创新。
三、大胆改写换新貌
改写,涉及多个方面,如:文体、语体、结构、句式等。其中,变换文体是非常典型的一种。文体,是作者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诗人张锋以优美的语言,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在变换文体这一任务驱动下,学生的奇思妙想让人叹服。以散文为例,学生这样写道:“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唯独那亿万年前形成的化石依然如旧、毫无变化。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化石破土而出,亿万年前的场景再现,吸引人们的目光。”以书信为例,有的学生改变原文的叙述角度,以化石的口吻给人类写信,颇有趣味。此外,少数学生改编成了话剧,选取鸟、兽、虫、鱼等化石,以及人类为角色,通过对话,展示不同化石的变化历程,表达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其实,教材中还有大量适合变换体裁的课文,如《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等可改编成剧本。尽管篇幅较长,但学生仍乐此不疲,不仅呈现了完整的故事,还改编或补充了不少细节,更有同学在道具上大做文章,增添了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时尚元素。
当然,这种方法需视文章本身的特点而定,慎重使用。有些文体改编后,会失去原来的美,如朗朗上口、言简意丰的古诗,又如意蕴深远、含蓄委婉的散文,再如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小说。与此同时,变换语体、结构、句式等也可根据需要选用。
四、学补留白拓想象
文学大师往往是留白大师,作品写得含蓄而简练,意犹未尽,留下大量想象空间。对于这样的文章,可找准一些“空白点”,让学生将含蓄之处扩展开来,将简练之处写具体,对意犹未尽的地方加以延伸。
《羚羊木雕》《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等叙事性的文章留有大量想象空间,尤为适合补白这种方法。以《羚羊木雕》为例,文中第24自然段写道:“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借此启发学生,奶奶究竟想说什么呢?有学生认为,奶奶想对妈妈说:“你也要想想孩子的难处,让她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多难为情!何况万芳是她最好的朋友。爸妈是孩子的榜样,现在就逼着孩子失信,以后长大了怎么办啊!”以此为灵感的来源,可让学生选取一个角度,跟文中的人物对话,答案不一而足。有学生以“我”为视角,对爸爸说:“既然您已经把木雕送给我了,那我就拥有了支配权。虽然木雕很贵重,虽然我没经过您的同意就送给万芳,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帮我了好多忙,我怎么能要回来呢?”有学生理智地和妈妈沟通:“这次是我冲撞了您,对不起!但是您要知道,友谊是无价的,万芳多么仗义,她对我是多么重要!当然,这件事我也有错,不应该自作主张。但是,请您理解我们的友谊吧!”通过不同视角的表达和倾诉,学生尝试换位思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五、巧用续写留余味
语文教材上不少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写。一方面,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30课《寓言四则》由《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这四篇短小精悍、意味深长的中外寓言故事组成,都有续编的空间。《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多用对话,学生沿用这一写作手法,续编故事:“‘为什么这样?赫尔墨斯不是你们的庇护神吗?’赫尔墨斯生气地问。‘因为他是个爱慕虚荣的神。’雕像者漫不经心地看着赫尔墨斯,‘你到底买不买?’赫尔墨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伸手把所有的雕像全部摧毁,然后大声说:‘看你还不尊重赫尔墨斯!’‘你怎能这样?缺德的家伙!’雕像者忍无可忍地骂道。终于,赫尔墨斯变回了真面目,举起右手,打算用神力杀了雕像者。‘你的考验失败了,你不配做神使!’‘宙斯!’赫尔墨斯惊叹道。原来,雕像者就是宙斯。忽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闪电围住了赫尔墨斯……”《智子疑邻》的续编也花样百出,有学生这样写:“话说宋有富人被盗,知县立刻审案,查找疑犯。富人曰:‘余疑邻人之父!’知县怒曰:‘大胆,妄大盗贼,必死无疑!’ 其父被审,哭哭啼啼,大喊冤枉。知县大怒:‘汝是否盗富人之物?’其父答曰:‘绝无此事。冤枉啊……大人,请为小人做主啊!’知县若有所知,令左右擒富人之子。未几,其子被审,不出三问,真相大白,其盗贼乃富人之子。”这一续编,使得富人所疑者获得清白,其爱子却是盗贼,反讽了富人的主观臆断。原本令许多学生头疼的文言文,在续编故事中变得亲切可感。
关于读写结合的方法不一而足,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课文的特点灵活开发和运用。它需要一个反复且漫长的过程。因此,挖掘教材的功能,开发适合于读写结合的课程资源,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从而逐渐增强其对文本的理解力、独特的想象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作者单位:长沙长郡双语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