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节水教育

2015-09-10顾玉梅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高中地理

顾玉梅

摘要: 当代社会节水教育刻不容缓,水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状况不容乐观,地理教学工作中应当强化这方面的研究,结合高中地理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空间等方面予以创新,更好地促进学生增强节水意识。教师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学设计之中充分体现节水教育;二是在教学内容之中有机增加节水信息;三是在教学实施之中巧妙穿插节水环节;四是在教学拓展之中兼顾节水活动拓展。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节水教育 教育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源,一切人类文明都将灰飞烟灭。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特别是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工作,更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节水教育应当从学生时代抓起,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结合教材内容,优化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节水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做简要论述。

一、教学设计之中充分体现节水教育

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组织的第一个环节,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导向性作用。教学方案设计得当,整个地理教学工作就有了鲜明的指引,各项教学流程与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反之,教学设计环节出现疏漏,整个教学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笔者在教学中强化节水意识教育,并不是心血来潮、随意行为,而是一项系统性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地理教材中恰当的内容进行穿插,体现润物细无声的巧妙效果,这是提高节水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首先,笔者在教材内容中筛选出一批与“节水”主题相关的内容,建立在这些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穿插,体现教育引导的巧妙性。如《水圈与水循环》、《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等内容与水源联系较为紧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节水内容。其次,笔者在地理教学方案设计中,设置一些引子,将学生的思维从一些相关的内容悄然转移到节水教育上,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此外,为了配合节水教育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设计环节还精心搜集了大量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料,有图像、图表也有视频,充分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二、教学内容之中有机增加节水信息

地理教学一定要有丰富的信息量,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与深度,否则就会陷入泛泛而谈的境地。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局限于教材,相对于地理学科所涉及涵盖的领域而言,教材只能够抛砖引玉,更多时候需要教师在教学纲要范畴内自主发掘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结合教学需要,增加学生身边的地理常识、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方面内容,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印象感知的契合度,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强化学生的节水教育,笔者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与拓展,力求更加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感知实际,使学生更加深切地明白,水资源是宝贵的,应当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例如教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时,笔者补充了我国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的相关资料,从人均拥有水量的数字对比,到两个地区种植业状态、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对比,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感知碰撞。许多学生深有感慨,这些地方缺水这么厉害。有了这样的内容作为补充,学生对南水北调的重要性战略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等有了更强烈的感知。

三、教学实施之中巧妙穿插节水环节

课堂教学始终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关键环节,教师强化节水教育离不开这一主阵地。为了提高节水意识教育的渗透力,教师既可以单独进行节水意识教育,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穿插渗透,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环节进行渗透,让学生在积极探究思维的过程中受到节水意识教育。例如教学《自然资源与人类》时,笔者特地将水资源提出来和学生一起研究,从我国现有水资源的储量、水资源的分布和水源保护情况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水资源的宝贵具有了深刻认识。特别是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在全世界处于滞后位置,更是让学生为之一振。笔者在课堂上现场进行了“水,是宝贵的”这一主题表达活动,将节水意识教育推向了高潮。有学生说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有学生说道:如果你不节约用水,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学生发自肺腑的讲述,代表对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再比如教学《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时,笔者有机穿插了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方面的教育,在引导学生探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与推动力之后,特地提出水源保护和节约用水也是重要的方面,否则即使经济发展速度再快,到时候没有一片清洁的水源,人类生存环境将会受到巨大影响,这样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对学生强化了节水教育。

四、教学拓展之中兼顾节水活动拓展

对高中生强化节水意识教育,既要抓住课堂这一环节进行思想教育,又要通过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特别是主题教育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节水意识。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充分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以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节水教育渗透其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例如教完《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组织开展实践调查活动,针对家乡水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统筹兼顾开展研究。学生在调查中感受触目惊心,一方面是水源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另一方面是生产用水效率不高,进一步加剧了用水荒的情况。这一活动将节水教育和环境问题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又对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意识进行了强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笔者要求学生针对生产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这一主题,从网络、书籍中查找资料,提出观点,在全班开展交流活动。活动中,学生搜集到了节约用水的多种路径,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节约等方面,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节水意识。

综上所述,节约用水当从学生时期抓起,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借助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强化教育引导,让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陈艳霞.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高中地理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