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却话餐桌上的传奇大将陈赓

2015-09-10尹家民

红岩春秋 2015年6期
关键词:张治中康生陈赓

尹家民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赓是一位别具风采的人物。他能跑上台喝一口正在作报告的毛泽东杯子里的水,令庄严的会场顿时笑语哄堂;而他又滴酒不沾,弄得因被搭救而感激不已的蒋介石兴味索然。他待人诚恳而又诙谐幽默,不时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他嫉恶如仇而又不加掩饰,常常弄得对方啼笑皆非……陈赓之子陈知建曾对笔者说:“老爹的笑话能写一本书!”

这里,有一连串关于陈赓“吃饭”的有趣故事……

被香港巡捕撵进厕所,西餐馆跑堂的在送餐时破口大骂

陈赓在南昌起义中受了伤,左腿3处中弹,膝盖处断筋,胫骨、腓骨都被打折,不能行动。后来,他在副官卢冬生的救護下来到香港。他们刚坐到马路边,就被拿着警棍的巡捕撵走。他们只好继续往前走,最后实在走不动了,陈赓指了指路中间的房子对卢冬生说:“你背我到里面去坐坐吧!”

卢冬生用衣角抹着满脸汗水,无奈的回答:“那是厕所!”

陈赓说:“厕所也行。如今只有它对咱们开放。”

他们蹒跚地走进厕所,暂得半个时辰的喘息。汗水流尽,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陈赓抬起头,看见不远处有家挂着大招牌的西餐馆,便自言自语道:“要是有顿西餐吃吃多好。”

卢冬生听见,马上站起来,掏出口袋里的钱数了数,高兴地说:“还够,我去叫!”

不一会儿,一个戴着白帽子的跑堂托着一份西餐,吹着口哨,跟着卢冬生过来了。到了厕所门口,跑堂的东张西望然后问:“用餐的人呢?”

卢冬生认真地指指厕所门:“在里面。”跑堂的以为被愚弄,倏地变脸,掩住鼻子破口大骂:“赤佬,寻开心!你这是要砸我们的生意呀?”

陈赓在里面听得哈哈大笑,接着对外面喊道:“冬生你太老实,我一句话你就去了。你不想想,谁家的西餐肯送到厕所里来!”

卢冬生原来是陈赓家的放牛娃,后受陈赓的影响参加革命。在上海,陈赓和爱人王根英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陈赓任第129师386旅旅长,卢冬生任第120师358旅旅长。可惜的是,卢冬生在37岁时就牺牲了。

狼吞虎咽鸡蛋面,康生说他吃的是“杀头饭”

1931年,陈赓因叛徒顾顺章的出卖,被国民党关进南京监狱。在党组织的营救下,他跑回上海江苏省委。党组织接着派人送来衣服,并给他理了发。厨师还给他做了一大碗热腾腾的鸡蛋面。这是出狱后吃的第1顿党饭,陈赓大口大口地吃着,感到格外美味。他深信党没有忘记他,他也一直在等待组织上重新分配工作。

正在陈赓埋头吃面的时候,省委组织部部长康生来了。他一见陈赓,大惊失声:“你怎么在这儿?”

“我从南京逃出来的。”陈赓兴奋地向他伸出了手。康生没接,上下打量着陈赓刚理干净的头、刚换上的衣服和桌上那一大碗面。

陈赓继续低头吃面,心里却在琢磨:莫非他还记着那场不愉快?

原来,陈赓上次来上海治腿伤,上海中央局怕他出事,就让他暂住在靠法租界边上的康生家里。康生有些犯愁,因为是组织的决定,又不好推辞,勉强让陈赓住下来,但不许他出门,还说:“如今上海这地方环境十分恶劣,你熟人太多,别惹麻烦……”陈赓知道他胆小怕事,就闭门谢客。可康生还是害怕,坐立不安。过了几天,康生找个借口搬走了。后来,陈赓无人照料,也只得搬走。

看着埋头吃得正香的陈赓,康生的脸色十分阴沉,问道:“你知道叫你洗澡、剃头、吃饭是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

“脱党3个月就要杀头的规定你不知道?”

“知道。可我……”不等陈赓解释,康生便打断他的话,“别吃这碗‘杀头饭’了,赶紧走吧!”

陈赓又扒了两口面,寻思着怎么接康生的话。康生脸色煞白,夺下陈赓的筷子催促他:“你的目标太大,你再不走,整个省委都要受连累……”

“好,我走。”陈赓平静而坚决地说。

这次算是康生“救”了陈赓。

后来延安整风时,一天,陈赓正和彭德怀聊天,康生撩门帘进屋,听到他们在谈往事,便怪罪陈赓:“当年你要是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要打那么多仗!”陈赓说:“那他不就成了烈士,跟廖仲恺一样了吗?”令康生无言以对。

制作新菜“一锅搅”,东方智慧令美国人折服

陈赓爱开玩笑,却不失分寸。国共停战谈判期间,他挂着少将军衔去北平开会,当时在国民党军中的黄埔同学见他从头到脚一身土布衣,便送给他1套呢子将军服,他谢绝了,同时叮嘱部下:“不要被那些星星杠杠看花了眼,也别见到好吃的就撑个死,要注意气度。”

军调部请客的时候,陈赓在席上碰到张治中。在黄埔军校时,张治中任学兵团团长,陈赓是他手下的连长,但此时,两人却是敌对的立场。张治中看着陈赓那身土布衣服,说道:“谈判如果成功,中国就和平统一了。你们军队的装备将可以大为改善。校长一定会这样做的。”

“不会吧?他还会给我们改善装备?”陈赓对蒋介石十分了解,但在朋友面前,还是很注意讲话的分寸。

“一定会的,校长讲了话是算数的!”张治中信心满满的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开始还给点军饷和弹药,后来不仅不给,还派军队打我们。你说和平统一后他会给我们改善装备,老天保佑,但愿如此吧!不过,我不相信!”

正说着,几个美军军官插进来,指着刚端上桌的面包、沙拉、牛排和黄油汤夸耀着:“陈将军,我们美国人的饮食怎么样?”

“是不错。”陈赓听出了弦外之音,他们无非是想听几句赞赏美国从中调停国共和谈的功劳。陈赓把面包、沙拉、牛排统统倒进黄油汤锅里,拿起勺子搅了搅,加重语气说:“各位请吧,这不就是你们美国人的吃法吗?”

几个美军军官耸了耸肩膀,他们明白陈赓是在讽刺他们“一锅搅”。

张治中哭笑不得地说道:“陈赓呀!你还是老脾气、老样子,哈哈……”

“是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嘛。”陈赓话中有话。在场的人看着那锅打旋的杂货汤,嘴上无话,心中却暗暗佩服陈赓的智慧。

号房子起风波,登门道歉,孙夫人反请客

这里说的又是吃饭的事,不过,气氛却不轻松。

上海刚刚解放,后勤人员忙着四处动员腾房子给部队住。两名军官在上海莫里哀路发现一座大宅院,便敲门进去说明来意。房主人是位温文尔雅的妇人,她用上海话和蔼地说道:“我是搞儿童福利工作的。请不要要求我腾房。”两名军官回来报告兵团司令员、政委。司令员、政委决定亲自去动员。他俩一进院,那位妇人出来接待,依然和气地说:“我是宋庆龄……”

眼前这位就是闻名遐迩的宋庆龄,两人一听到这个名字,一下子慌了神,扭头就跑。

回到市长办公室,他们向陈毅说到今天的遭遇,陈毅也一下瞪圆了眼:“哎呀,我说你们两位老哥,上海这么大,你们偏偏跑到孙夫人那里干啥?你們两个也是老资格,怎么连孙夫人也不认识?就是把我陈毅的办公室腾出来,也不能去动员……哎,道歉了没有?”

“我们走得急,没……”两位悔得无地自容。

“这可如何是好?”陈毅在屋里踱着步子,忽然转忧为喜:“正好陈赓在上海,他和孙夫人关系非同一般,让他去解释一下。”

陈赓被请到市委,听陈毅一说,也不禁皱起眉头:“孙夫人对我很关心不假,可如果我去见她,她一定会问我带多少兵,我怎么说?我来上海好几天了,没敢去见她,怕的就是这个。”

“你就说带20多万兵嘛!”陈毅说。

“那不是吹牛皮了吗?”陈赓有点担心。

“你那些大大小小的部队加在一起,也有十七八万,不算吹牛皮嘛。”

“好,我去试试。”陈赓答应下来。早在大革命时期,陈赓在黄埔军校学习时,现场聆听过孙中山的演讲。孙中山出于对革命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曾资助陈赓从事革命活动。那时,陈赓便认识了宋庆龄。后来,宋庆龄对入狱的陈赓进行了积极营救……从那次在狱中见到宋庆龄,至今已16年了。

见到宋庆龄,陈赓尊敬地喊着“师母”,畅叙了别后之情。宋庆龄果然问道:“你带多少兵啊?”陈赓说:“20多万。”

宋庆龄颇为惊讶:“怎么那么少?林彪是4期(指黄埔军校4期)的,都带了七八十万兵呢。”

陈赓笑笑:“他进步快。”

“你们一期的胡宗南也带了30万……”

陈赓只好笑笑,把话题转到腾房子的事上。宋庆龄很坦然:“我同共产党人一直是合作,一直支持共产党人的事业,但有些事我不便直接出面。他们要来号房子,不是我不愿意腾,是因为怕这件事传出去,那边的人会造谣,说你们共产党人如何如何,我不能让他们钻这个空子。你们的人不认识我,不能怪他们……”

临走前,宋庆龄愉快地向陈赓发出邀请:“我与共产党人打了20多年交道,但并不轻易请客,明天我请你来吃饭,让你的夫人也一起来……”

第二天,宋庆龄在饭店订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同时还来了许多妇女界人士。陈赓一入席便坐立不安。他瞅瞅这样菜,瞧瞧那样汤,很久才动一下筷子。宴席一结束,他就没了踪影。当他从厕所出来后,才恢复了那副潇洒的神态,笑着对身边人说:“这顿饭没吃好,憋了一泡尿,当着那么多女客的面我又不好意思……”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陈赓奉命回国。为了迎接陈赓,宋庆龄特地准备了点心和水果,邀请陈赓夫妇到家里做客。她笑着对陈赓说:“听说上次你没吃好,这次一定要吃饱。”

这次交谈中,陈赓听出宋庆龄对部队的英雄模范人物深怀好感,回去后便准备了几十枚各式各样的战役纪念章和英雄模范代表会议纪念章,让夫人傅涯送给宋庆龄。宋庆龄高兴地接受了这份礼物。

(摘编自《党史博览》2015年第2期,原文标题《餐桌旁的传奇大将陈赓》,小标有删改。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邓明珠)

猜你喜欢

张治中康生陈赓
和平将军张治中 心系中共的国府重臣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张治中“婢”而不“卑”
陈赓 三“骗”彭德怀
张治中,守候一生的包办婚姻
陈赓敲竹杠
活法
康生临终前 为何打“直线电话”告密
肥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