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2015-09-10马伟华

考试周刊 2015年61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主体意识小学美术

马伟华

摘 要: 美术教学应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坚持面向全体,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努力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学习场景,按照重感受、重创造、重想象、重表现、重实践、重发展的原则展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学生心理 主体意识

小学美术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脑、动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技能。教师要借助一定的审美媒介,巧置适宜的学习场景,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桥梁,促使学生多方面心理功能的协调,以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一、创设学习情境启发研究,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场景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潜藏在每位学生心里的热情和欲望,让他们自主地把热情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使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对教师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沉思与躁动、接受与创新都以一定的节奏表现出来。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思维的突破点,使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后发现新的亮点。

二、巧妙设置,举一反三,有新发现的场景

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学法是关键,教学生画一幅画是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把学法教给學生会使学生受益终生,“给学生黄金,不如让他们学会点金术”。在教学中应该把举一反三、有新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新的发现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乐趣,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使学生自觉地成为审美表现的主人。试着放手让学生顺着老师探索问题的思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举一反三”,那他们定会有一番新的发现。

三、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想法的场景

“教”不一定只靠教师“讲”,“学”不一定只是学生“听”,“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自己想法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法,在愉悦中进行艺术创造。只有在审美的艺术体验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走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正确学习道路,在作业的表现程度和艺术创造的水平上,远远超出自己原有的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美术课上学生普遍喜欢手工制作:其一,手工作品的鲜明形象吸引他们;其二,从中可以看到自己动手创作的具体成果。一件作品的成功制作,代表他们对美的追求、想象和创造,是智慧与毅力的明证。学生在动手验证自己设想的过程中,充分表现审美个性,体会到做“主人”的愉悦。从纸的设计制作看,学生将一张平面的纸变成占据一定空间的立体造型,学生动手验证可以体会到:“折”有力度;“揉”产生肌理感;“卷”出现桶状立体感;“抻”可以使纸改变颗粒密度产生卷曲。若要固定形状,可通过粘、钉、卡、接等工艺处理。如果这些工作都由教师代替,学生听课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只有尝试,才能有所发现”,所以动手实践阶段非常重要,它给学生思维活动的成功架起桥梁,给学生带来信心、创造的乐趣,是学生作品成功的必经途径和保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这一过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不如把这样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在旁引导,尽快将学生引入神驰遐想的世界,从而逐步把学生的“玩耍”导向“创造”。

四、善于设置让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

实施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创造效率取决于人们评价事物的能力——没有综合评价和改造自己想法的能力,也就不会有创造力”。评价并没有促成艺术品的产生,但它为创造力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学生在对作品的评价中会接触到许多有意义的观点,会逐步增强自主意识。因此,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活动的反馈进行自我评价,还要为学生设计自我评价的活动,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做审美的主人,提高审美鉴赏力。

1.复习旧知识时进行自我评价。以往复习旧知识,一般由教师简单讲讲知识点后迅速转入新知识的学习。由于美术课的间隔性,这样往往影响学生所学知识的连续性,因此在复习旧知识时,尽量让学生做主体,参与复习,这样既保证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又使得新旧知识的过渡较为自然。而且这一过程让学生参与实际上是对学过的知识实施自我评价,复习旧知的问题一旦被提出,反映快的学生马上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而没学好的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则一时茫然,从学习心理上看,他们将在这种课堂气氛下扭转态势。事实证明,群体间的互相影响,能使学习空气活跃。

2.探索知识中进行自我评价。在探索新知识中实施自我评价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中力求成为探索新知识的主人。在绘画课上,有些学生试图临摹,在巡视指导时可向他们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自己画得和别人不一样,即不模仿老师和课本上的范画;二是现在画得和过去画得不一样,即不重复已经画过的东西,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然后根据要求在作画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展示自己有创意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放开思路作画,使临摹的学生取消偷懒的做法,重新开始立意创作。

3.课堂小结时的自我评价。课堂小结,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储存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小结是实施自我评价的最好时机。对此,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留出一定时间,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实施自我评价,以起到巩固知识技能和鼓舞学生学习信心的作用。小结时,请有创见的学生带作业上台讲讲设计思路,讲述中,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同时尽量找出不理想的地方。其他学生也可给予肯定或补充,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树立信心,看到努力的方向;或由小组选出最好的作品,向全班展示讲评,从而树立竞争意识;或将全班大部分作业依次挂在讲台前,大家集体评议作业。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小结,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多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从古至今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在教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尊重并理解这条规律。美术教学应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坚持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并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努力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学习场景,按照重感受、重创造、重想象、重表现、重实践、重发展的原则展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美术教学目的和任务。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主体意识小学美术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