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建设四部曲

2015-09-10卢大东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学校

卢大东

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个学校隐含的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近年来,通城县隽水镇北门小学奏响了校园文化建设四部曲。

优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力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学校文化的特有底蕴,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让墙壁说话,花草发声。

2009年以来,学校投资30多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优化:改造了旧花坛,翻新了旧围墙,添置了多套体育与游乐设施,办起了教师氧吧;通道、梯间、走廊、班级文化设施更是异彩纷呈,仅大型宣传橱窗就有59块;花坛边上的“星光灿烂”展示区,将学校每期评选的笑雅之星、小作家、数学智多星、小小歌唱家、电脑小高手、科技之星、小书法家、小画家等学生的照片、优秀作品及优秀事迹都展现在上面,让特长生享受成功与快乐,让全校学生学有榜样。

北门小学面积不大,为有效利用空间,努力构建楼道文化,从一楼到四楼设有“八荣八耻”“学生行为习惯十不准”“知荣明耻二十条”“弟子规”“三字经”“礼仪”“感恩”“文明与安全警示”等,让学生上下楼梯时都能受到熏陶。

教室是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为了让教室成为“学习的场所”“育人的摇篮”“实践的基地”和“创新的乐园”,学校整体规划了各班教室后面墙上的“学习园地”。园地以“放飞希望,成就梦想”为主题,设有“我与祖国共成长”“学习乐园”“学习成果展示”等板块,用于展示学生各类优秀作品。教室内设有“争做文明标兵”评比栏,从学生品行、学习、纪律、穿衣、行走、尊师、友爱等方面进行评比,做得好的奖给小红花或粘贴亮闪闪的小星星。

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专业修养和人文底蕴。学校筹建了教师“氧吧”,为教师提供了舒适环境,安静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读书。

校园文化犹如新鲜的血液滋养着师生、润泽着学校,使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培育学校精神,积淀文化底蕴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对全体成员在思想和行为上起到约束作用,使他们自觉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明辨是非界限。

“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快乐、体验成功、获得发展”。走进校园,最醒目的就是这一垂幅,其宗旨就是要以尊重、宽容、赏识、激励为核心,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宽容失败,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追求成功、享受成功的理想场所,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学习的快乐,努力让不同类型的孩子走向不同阶段的成功,这就是我们对教育的追求。

“厚德、乐学、善思、尚美”。校训是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凝练,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方针。厚德,体现以德为首,以德治校;乐学,热爱学习、认真作业、主动探究、快乐自信;善思,勤于思考、敢疑好问、大胆讨论、灵活机智;尚美,现代文明的一种追求,培养师生崇尚美、创造美的意识。

创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校发展为保障,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更多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却忽视了教师的精神需求。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制度上关心教师:每学期开一次教师民主生活会,办一次教师工会活动,走访5户以上教师家庭;每学年为教师免费体检一次。从感情上关心教师:教师家庭有困难的,学校尽力帮助解决;教师生病了,学校派代表探望,并请其他教师顶课;教师家庭有矛盾的,学校出面调解……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但它也是一种最现实而复杂的关系。实践证明,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团结统一,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也能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排除和避免校园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开展多彩活动,丰富文化内涵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学校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培养了许多运动健将;每年的“六一”活动有声有色,影响深远;举办了两届“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校园集体舞连续三年获得全县一等奖,在咸宁市第十一届“隽水寄宿中学杯”中学生运动会和文艺晚会上获得“最佳表演奖”“最佳表现奖”“最佳人气奖”“优秀团体操奖”“优秀组织奖”等五个奖项。

“键盘越敲越熟,汉字越写越生”,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写字能力越来越差,有些学生甚至连写字的坐姿及执笔方法都不正确。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今年开展了学生习字活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15分钟为练字时间,由习字教学中的精英教师指导,进行写字技能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写字习惯。对于习字活动开展的情况,学校进行日日检查、周周评比、月月展示。教导处每月对习字情况进行综合评比,选出“写字能手”“写字明星”,期末评选出“小小书法家”。

在北门小学,兴趣活动扎扎实实,科技创新认认真真,开门评教实实在在,法制安全不折不扣,阳光体育轰轰烈烈,“比访”工作有声有色。

健全管理机制,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校园制度是学校全体成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近三年,学校制订并实施了十一项制度,形成了特有的制度文化。为积极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师评价环境,一改过去奖罚并举、平均补发的做法,实行以奖代补的新举措。每学期认真评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甚至还设立“进步教师奖”“关心学生奖”“学习型教师奖”等奖项,把以往的教师平均补助全部用于奖励,使得奖的教师更加有信心,没得奖的教师努力赶上,让各有所长的教师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中,《督导员和老教师管理制度》彻底改变了过去督导员和老教师厌教、不执行学校制度的局面,该制度在对督导员和老教师进行管理的同时,放宽了他们考勤、业务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并保证了他们的待遇,使他们有所为、有所乐,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校魂;外形是物质文化,是校貌;导向是制度文化,是校规。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召、陶冶、导向、凝聚、激励、教育、规范与认识整合等功能,它不是以强制手段使师生接受,而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师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为信念、觉悟和习惯。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