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2015-09-10左昌伦
左昌伦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荆门市掇刀区双泉小学(以下简称“双泉小学”)在开展孝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与时代互动、与实践互动,赋予了孝德教育新的内涵,创新开展孝德教育。
赋予孝德教育新的内涵。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历史的产物,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传统孝文化,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搬。在中小学开展孝德教育,应当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并进行适度的现代诠释,使它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中小学教育的需要。
传统孝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其基本内涵主要是善事父母、传宗接代、葬之以礼、从父之志、光宗耀祖。其中不少观念具有封建伦理色彩,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太合拍。双泉小学开展孝德教育,确定了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善事父母。要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敬父母,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后在物质上奉养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二是感恩父母。要求小学生对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心怀感激,通过言行回报父母的恩情。三是珍爱生命。要求小学生珍爱父母赐予的宝贵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美好的时光。四是推己及人。要求小学生树立人间“大孝”观念,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敬爱其他长辈,并由此推广开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校在赋予孝德教育新的内涵的同时,特别强调“父慈子孝”的双向性、互动性。
发掘孝德教育的时代价值。《孝经》开篇就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既阐明了孝德的重要性,也阐明了孝德教育的重要性。双泉小学开展孝德教育,绝不是复古,而是充分发掘了孝德教育的时代价值。
开展孝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需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孝为入德之门、立身之本,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孝德教育具有由己及人、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特点,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便于学生感知、践行,无疑会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孝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孝,不仅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安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支柱。培育学生的孝心、指导学生的孝行,有利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形成,有利于家庭和美、社会和谐。
开展孝德教育,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固然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但其道德基础是孝文化。通过孝德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爱老敬老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他们日后主动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老人安度晚年。
注重孝德教育的创新实践。开展孝德教育,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着力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孝德教育,必须知行并进,不仅让学生知孝、懂孝,而且让学生行孝、扬孝。双泉小学在孝德教育的创新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首先,建设孝德校园文化。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了孝德教育这一主题,遵循了系统性、文化性、教育性、生动性的原则,注重了传统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互渗透,营造出既浓厚又和谐的孝德文化氛围。学生浸润其中,受其熏陶和感染,孝德的种子会在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其次,开展孝德教育活动。该校将孝德教育活动与学校常态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了孝德教育活动体系。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孝、践行孝、传扬孝,其教育效果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比拟的。该校注重学校与家庭的互动,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家长树立当代孝德教育理念,倡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促进了孝德教育的纵深发展。
再次,实施孝德教育课程。学校开发了孝德教育校本课程,编印了校本教材《小学生孝德文化读本》,制定了校本课程目标和实施计划。在实施孝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因势利导,注重诵读和感悟、体验和践行,使孝德教育校本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