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语言暴力对小学生心理的伤害性分析及对策

2015-09-10漆家庆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教师语言对策

漆家庆

摘 要: 教师语言暴力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未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致教师语言暴力的伤害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儿童心理视角出发,对小学生遭遇教师语言暴力情景后,心理所受伤害性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权威角色、家长的无视、小学生心理无助时教师语言暴力具有严重伤害性的重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师自身、法律制度、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考虑,全面保障学生不受语言暴力的伤害。

关键词: 教师语言 语言暴力 对策

近年来,媒体关于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对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对教师语言暴力情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家长、社会认识到不良语言对小学生产生的巨大伤害性,强化教师的自觉意识、杜绝语言暴力具有积极意义。

一、教师语言暴力的内涵介绍

语言暴力一词最初来源于以哈贝马斯、福柯等哲学家为代表的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他们先后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伦理和政治意图,从而把“语言”和“暴力”联系起来,并把语言暴力概念从哲学领域扩展到社会学甚至教育领域。福柯精辟地阐释了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语言的天真无邪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一种作为权力的手段。”他认为,话语的实践隐含着权力的运用,而权力实际上是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情境的一种控制关系和行为。社会学家布迪厄更明确地指出,语言就是“温和的暴力”,或者“软性的暴力”,将语言仅仅看做声音的外显形式、沟通的手段,实际上忽视语言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的本质特点。

本文将教师语言暴力界定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观上以教育学生为目的,有意或无意采用一些攻击性、讽刺性、侮辱性、蔑视性的语言,在客观上对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等进行侵犯和伤害的语言行为。

语言暴力不同于针对身体的暴力,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并不明显,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造成的后果会更严重,对学生的伤害持续时间更长。

二、教师语言暴力对小学生心理伤害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权威角色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入学后的主要活动是学校学习和与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父母转向老师和同伴。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备受呵护的熟悉的安全家庭环境转入一个陌生的竞争的班级环境。特别是进入小学之后,教师渐渐在儿童心目中塑造绝对的权威形象。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著作《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了权威的来源: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教师的权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教师自身。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的影响力量,学生尊重并接受权威才会有自由。所以,在儿童进入学校之后,教师逐渐取代父母成为儿童心目中的最大权威,以至于一些家长发现教师的话语比自己对儿童更具有约束力。这种权威的建立成了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必备前提,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更难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个体,往往以考试成绩和教师的评价作为自己的成就标准。学生一旦成绩下滑或者破坏纪律,往往就会使教师如临大敌,一番批评教育往往无可避免。其过程中若过于严厉或出现语言暴力现象,一些自尊极强的学生往往无法接受,对教师的崇拜则会转化为自我崩溃的推动力量。

2.家庭教育的无视

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的分量开始减弱,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寄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家长一直扮演着稳固教师权威的角色,不停地教育孩子在学校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某些家长平时不管孩子的教育,只要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考试拿个好分数,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的教育没有问题。一旦孩子产生违反纪律、成绩下滑、道德事件等问题,作为权威的教师在自己批评教育的同时,也会与家长联系,让家长积极教育,特别是现在教师体罚的禁止,告知家长无疑成了最有威慑力的惩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理智的家长不得不对孩子进行一番教育,同时站在教师的同盟立场上,重申在学校听老师的话。直接导致一些学生受到体罚或语言暴力时,不曾想过与父母诉说,而自己采取极端方式反抗教师的权威。

3.小学生心理的无助

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被要求服从老师的权威,导致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遭受语言暴力之后向父母诉说,其结果是再一次遭受批评,家长误认为孩子不听话。家长们未能意识到儿童独立人格的存在,导致儿童在遭受语言暴力之后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往往无法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小学生在学校中受到教师的语言暴力,在家庭中亦难以得到家长正确的引导教育,造成语言暴力的伤害处于失控状态,往往导致他们出现自尊心受挫、自信心缺乏、自卑感增强、失败体验增多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产生焦虑心理。这种负面心理长期得不到开解,往往造成小学生情绪失控,最终可能酿成悲剧。

三、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分析

1.开展教师语言暴力探讨,提高教师自觉能力。

一项关于教师语言暴力的调查中,教师在回答“你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批评学生”时,96%选择“从来没有”,与学生的反映结果不相符①。这从侧面反映出广大教师未对语言暴力有清楚的认识,未能意识到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否存在语言暴力。对此,各学校理应召开教师会议,开展关于教师语言暴力的讲座,让广大教师对什么是语言暴力、有什么危害、如何杜绝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使语言暴力上升到意识层面,从源头杜绝这一现象。

2.制定相关法规,规避教师语言暴力。

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许多言语行为问题只靠自律和社会道德约束难以彻底解决。道德约束力较为松散,相比之下法制约束则具有不可侵犯性、强制性。所以,当道德力量已经无法对某些行为形成足够约束力时,我们应该制定一些法律条文,规范某些行为语言。建议我国完善相关法律,立法明确教师语言暴力的概念和禁止教师语言暴力的规定,并规定有效的惩戒方式,从法制角度给教师语言暴力一个强有力的约束。

3.提高家长重视程度。

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确定孩子是否正在遭受语言暴力,及早发现儿童在学校中所处的不利状态,积极行动,将危机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积极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配合教师的合理要求,实现家校无障碍沟通。

4.加强小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小学生在语言暴力下的极端行为,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他们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中有些学生会因课业压力繁重、成绩不如预期理想而伤害自己,或因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而与人产生冲突。这些现象的出现,要求我们开展一些生命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增强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体会生命的意义。

注释:

①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参考文献:

[1]李海涛.教师语言行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北京方正出版社,2004.

[3]郑枫:三大校园伤害困扰小学生[N].人民日报,2004-11-16.

[4]桑青松.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7(12).

[5]鲁晓平.教育语言暴力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7(12).

猜你喜欢

教师语言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浅谈语文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艺术
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语言技巧微探
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
浅谈信息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