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绘画基础课程现状及教学策略
2015-09-10耿楠
耿楠
摘 要: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成为时下网络信息传递的新宠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声而出。在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新兴专业,在其艺术课程中教学工作者多采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使课程未能展现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有的特点。本文对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绘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绘画基础 课程现状 教学策略
一、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目的混淆
课程的开设应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目前,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绘画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专业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者,由于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艺术绘画课程的目的并未做深层次了解,多简单地认为即培养学生的艺术造型表达能力及对绘画技法的掌握。所以片面地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绘画课程的开设目的认定为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及艺术造型表达能力。致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成为绘画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拼凑而成的大杂烩。
2.学习内容陈旧
新专业,旧课程。课程学习内容不能满足社会生产需要,致使学生毕业后不具备职场竞争力。目前,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绘画课程内容多安排为传统石膏几何体光影造型表达能力训练及相关知识点学习,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将专业类绘画课程内容简单地堆积、移植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绘画课程内容,忽略数字媒体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由于课程学习难度大,学习内容过于专业,造成学生对该课程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相关性及必要性产生疑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3.艺术基础薄弱
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应得到充分尊重。理工类学生入校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绘画学习。缺乏艺术基础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屏障。诸多学生因未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传统石膏几何体光影造型表达方法,便对自身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在后续承接课程中,如设计基础、软件基础、网页设计、UI设计中呈交作品效果不佳、缺乏艺术形式美感而受挫折,逐渐丧失学习热情,最终难以成为合格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二、教学策略
通过对课程现状的分析得出,为使绘画基础课程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置需做调整。首先,必须明确课程开设目的;其次,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并在知识点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实践体验内容,通过多实践、多感受,学生切身体会并掌握画面表达方法与捷径;第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美感的认知与理解。
1.明确课程开设目的
正如上文所述,开设课程的目的是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意在培养数字化媒体工程师。工程师是整个媒体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的权衡协调人员。因此,工程师必须在艺术与技术双层面读懂产品信息。所以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必要进行绘画及艺术设计类课程学习。目的一是搭建起能使用艺术设计的语言与媒体美工设计人员沟通交流的桥梁;二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将设计想象构思效果转换为画面效果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解能力。三是为后续课程做好知识储备工作。综上所述,设置课程目标时切不可与专业绘画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绘画技法及艺术造型表达能力相混淆。最终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学习深度与学习内容的细微差异。
2.优化课程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应满足生产岗位需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数字化媒体工程师,而非专业画家,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切不可盲目将专业绘画课程内容通过简单的物理堆积方式转换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绘画课程内容。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开设目的,我们期望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能通过一种简单、快捷的手绘方式,独立较好地完成将设计想象构思效果转换为画面效果;能掌握主要造型表达知识,如透视等;能使用艺术设计语言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沟通。因此,课程学习内容不可过专、过深、过多,应以满足就业岗位要求为向导进行安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内容由传统明暗素描替换为趣味性较高的彩色铅笔画,以改善学生学习动机,降低学习难度。
3.增加体验实践课程
由于大部分理工类学生未曾进行过绘画学习,因此在课程中安排更多实践体验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相对而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绘画课程并非纯理论、纯技法传授,而是希望学生通过手绘方式表达艺术创意设计构思。增加体验实践课程则是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认识绘画艺术。与绘画有更多交集,从而习惯使用手绘的方式表达设计构思进而达到课程开设目的。
三、结语
要增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绘画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学工作者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目的;其次,教学工作者要不断调整修改课堂教学内容,凸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最后,教学工作者应增强教学灵活性与适应性,使不同基础与背景的学生充分得到绘画课程熏陶,掌握将设计构思通过手绘方式表达出来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