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2015-09-10王素萍
王素萍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形式多样化发展,资助的覆盖面日益扩大,高校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根据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调查及平时工作中的发现,高校资助工作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分析高校现阶段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现存问题 对策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即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生顺利入完成学业,实现自身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国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扩大资助覆盖面,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高效开展,亟待解决和完善。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存问题
(一)资助前的问题。
1.资助工作的宣传不到位
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发现,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我们国家乃至学校的资助政策不熟悉或者不满意。不满意主要来源于不了解。
2.资助对象的确定欠合理公平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现有的认定程序较为复杂,缺乏量化指标,从而影响认定的准确性。如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表是由学生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证明。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地区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随意性很强,有些地区对这方面把关比较严,导致学生埋怨这样的操作不公平。此外,学校对资助对象的复评工作虽对困难生及困难等级有一定纠正,但流于形式受限于实际情况往往出现偏差。
(二)资助中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工作正面临着从以资助规模扩张、加大经费投入为主要手段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资助质量提高,强调资助育人效果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经济资助”与“资助育人”严重脱节现象,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偏差和心理困扰。部分贫困生存在诚信缺失,感恩意识淡薄,责任感弱化等现象。调查显示,贫困生存在精神贫困、心理困扰,心理问题的比例严重高于非贫困生,这是资助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三)资助后的问题。
对贫困生多为“输入式”资助,缺乏对贫困生长远的支持和关怀,忽视对贫困生自强意识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直接将资金发给他们,只是解决他们一时的经济需要,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促进贫困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应该对贫困生“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
二、提升资助育人成效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资助宣传工作。
1.宣传形式可以多样化
(1)把握新生录取、入学教育等重要宣传时间节点。在新生报到时,老师在新生接待处仔细向学生解答学校资助的相关政策,并将相关内容印发出来发给每位同学。学生干部可以在新生接待处帮忙宣传讲解。此外,通过入学教育深入宣传。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资助专题讲座,给新生详细介绍关于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类的问题。
(2)利用学院宣传栏,通过QQ、微信等形式进行常规宣传。通过学院网站及宣传栏对资助结果进行公示。在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生评定及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时,辅导员都可以通过微信、QQ群等形式通知学生工作的开展、评选的相关要求及工作进展情况。
(3)定期召开相关主题班会。经济困难生评定工作开展前,班主任可以协调组织班级召开班会,召集各班相关负责人进行文件的解读和各班评定时应注意的细节。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评定等级和要求做进一步阐述。随后对本学年的助学金评选要求和方式向全班同学宣传,并成立工作小组,进行助学金评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以往经验给学生讲述生动有趣的案例。在评选结果公示后,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对后期的学生思想工作做好及时跟踪了解。
(4)利用海报、简报、校刊等宣传榜样自强事迹。对各项资助工作的结果进行及时汇报和传达,利用宣传海报宣传学院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在激励其他同学的同时,起到对资助效果的宣传作用。
2.宣传内容
首先是宣传资助政策。通过讲座、宣传单等多渠道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奖助学金政策,包括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院助学金等政策,以及勤工助学政策和学校奖学金的政策。其次将资助情况进行公示,包括班级公示和学校公示。待该项资助工作完成后,在学校的网站宣传栏和学生宿舍区等地方进行公示,以确保同学们能看到资助的结果。除了宣传资助结果外,还可以海报等形式宣传受资助学生的情况及他们在学校的优秀表现,从而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热情。
(二)简化资助申请程序,实行对资助对象的动态管理。
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资助的程序需简化。如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过于繁杂从而无奈放弃助学贷款。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多渠道宣传,申请程序可以设计得简洁生动,让学生易于接受。
其次,认真甄别和审核申请资助学生的材料。高校在向新生邮寄的《国家及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指引》中应明确要求新生对提供资助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并承担因提供虚假资助证明材料而引发的一切后果,尽力激发新生思想的诚信意识。此外,参与资助对象认定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等需开展相关专题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甄别资助对象的政策水平和实际能力。
最后,对资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资助后甄别和跟踪观察。高校要对资助对象进行长期、全面跟踪观察。及时了解资助对象的生活消费习惯和资金使用情况,全面掌握资助对象的现实表现及家庭经济异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资助对象队伍,对资助对象进行动态管理。
(三)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提高资助育人的实效性。
1.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开展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全面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然而就资助而言,国家助学贷款的诚信缺失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按期还贷上面。通过开展诚信教育相关讲座,帮助学生树立做人诚信的优秀品质,先成人,后成才。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工作中,不仅让受助学生感受到国家及学校对其的关怀,还传递饮水思源的精神,积极引导受助学生回报社会、回馈母校。
2.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与普通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绪更敏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上的关注,避免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如辅导员积极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沟通,定期与他们谈心谈话,鼓励学生正视暂时的困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可通过与家长交流,深入了解其家庭具体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同学们可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心灵和行动上的关爱,通过营造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的良好班级氛围,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3.树立励志自强的榜样
要让学生知道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贫困吓倒。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挖掘贫困学生励志自强的典型案例,树立学习榜样,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可以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为契机,举办榜样典型宣讲会,开展“自强之星”评选会,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广大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确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奋发进取的精神。
4.提高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
助学是手段,成长是目标。学校应认真落实并积极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相关政策,积极调动各部门主动配合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创设一些校外实践实训的机会,通过实践劳动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水平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自信心。
三、结语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做到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之以渔。努力探索资助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资助宣传工作,注重资助工作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全面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切实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小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3.6.
[2]董国强.新阶段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VOL12(3).
[3]岑道权.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4]邓子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