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及提高策略
2015-09-10孙淑文
孙淑文
摘 要: 民族院校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有哪些特点?怎样更好地提高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质量?本文从民族院校班主任岗位设置的背景、工作特点等方面对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民族院校 班主任工作 提高策略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正常运转的细胞。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工作都要通过班级实施和实现。班级工作开展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教育目的达到程度。作为班级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是班集体各项工作的全面负责者。班主任不仅管理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学习引导等工作,还是学校、社会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班级工作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教育各个方面和整个学校教育情况。就民族院校来说,学校教育不仅要面对一般高等院校面对的教育局面,还要面对民族院校特有的问题和情况,这就对班级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因此,做好民族院校民族大学生班主任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从民族高等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性、特点入手,对班主任工作策略进行探讨。
一、民族院校班主任岗位的必要性
(一)民族院校管理的需要
民族院校管理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有相通的一面,又有其特有的、有特色的一面。普通高校学生自由度相对较大,管理相对薄弱,一些大学甚至没有班主任岗位,只设置辅导员岗位。不少学校是每个年级设置一个辅导员,由辅导员统一对各班常规事物进行管理。辅导员一般是较为宏观的管理,基本是大的事件的处理,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介入较少。
而民族院校则有自己特别的情况,来自各民族大学生汇聚一堂,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观念习俗,为各文化形态的良好共处和融合,相应地学生管理也细致得多、具体得多。另外,民族院校教育离不开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主题,这给民族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的管理必须为国家安定团结和稳定服务,这些任务要求管理更细致。因此,民族院校设置班主任岗位是民族院校实际管理的需要,是必须设置的岗位。
(二)民族院校教育的现实需要
相比其他普通高校,民族院校教育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来自各民族的大学生相对集中,各种文化形态共处校园,又要接受统一的教育,相对而言具体事务繁多。另外,管理上所有的特殊性落实到具体工作上,需要教师深入学生,要求教师做许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同时,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教育同样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具体工作,要求课余和学生有更多的沟通和接触,而完成这些工作最合适的岗位则是班主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民族院校班主任岗位的设置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形成巩固的政治信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会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分,各种生活观、价值观交织碰撞,这对鉴别能力尚不够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健康品德的形成。因此,大学生成长需要引导。
这点在民族院校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身处不同文化氛围中,往往显得更加害羞,对周围环境更有距离感;处于全新环境中,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困扰并不少,又不容易打开自己的心灵;民族院校大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关心和引导,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交流交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接触相对频繁,对学生了解得更多,能够达成良好的沟通和默契,并能以自己的人格等影响学生。所以,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品德教育而言,班主任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大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健康的政治思想离不开班主任的工作。
二、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
(一)工作对象有其特有的特点
如前所述,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民族院校集中来自各民族的大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教育背景不同,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学习上,由于基础不同,不少民族院校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如学业困难、学习不适应等。生活上,不少民族院校存在比例不小的贫困大学生,在生活适应和文化适应上,他们在思想等各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特有的问题。另外,由于对民族高等教育的了解不多,部分民族院校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甚至会存在一些偏见,表现为思想波动大、迷茫、情绪消极等,主动积极适应环境的心态不明显。
这些都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更具体的要求。民族院校班主任不仅要观念上与时俱进,在管理上也需要投入更多,要用适当的观念和方法开展工作。这就是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之一。
(二)工作要求不同
我國是由各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人才的地方,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人才骨干的摇篮,不仅担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还有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等的任务。除了一般普通高校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突出的创新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等高素质专门人才外,民族院校还担负着各种不同的任务。譬如如前所述,对各民族的稳定团结起到推动和维护的工作任务,民族高校还需要研究、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及各种情况的任务,结合各民族实际情况,为少数民族培养合格、过硬人才的任务。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上,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最基层具体执行者,就有了其自然的特殊性。工作中不仅要考虑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教育,还要考虑民族稳定和团结的引导,不仅是大学生学业、修养、价值观的领路人,还是维护稳定和发展的工作者,所以说,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有其特有的特殊性。
(三)工作任务的特殊性
民族高校班主任工作任务既有高校乃至中小学班主任的共性,又有特殊性,主要是由其面对的对象决定的。不少民族院校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民族成分、风俗习惯、思想意识及宗教信仰各不相同,文化基础相差悬殊。这就使班主任工作更加复杂、艰巨,和一般高校教育任务“指导少、管理少”不同,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任务“管理具体、指导较多”。如前所述,稳定团结是民族高校所有的特别工作要求,具体到工作任务中,则要求班主任即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保证学生的政治立场。从这个角度说,民族院校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有其特殊性。
三、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提高策略
(一)深入学生
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这点对于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尤其重要。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观念等方面有其自有特点,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民族习俗、文化观念、行为习惯、业余生活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心态,才称得上了解学生,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顺利进行教育。了解应该是多方面的,也是多途径的。
民族院校大学生多离家乡较远,部分学生从家乡到学校学习甚至交通不方便,老师对其生活背景了解较少,而且无法现场了解。正因为不熟悉,才更需要了解,可以借助现代通信工具,尽量和学生家庭多联系,争取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争取家庭和班主任的配合,通过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提高管理效率。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班主任多召开各种活动,制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活动可分为固定和不固定两种。班会定期召开,集体活动随需组织,随机进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一起体验生活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有机会走进学生、深入学生、观察学生,从而真正了解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心中的纠结和不良意识萌芽,进而及时教育引导。
(二)管理策略上的变化
班主任工作的圆满完成,需要必要的策略技巧,民族院校的特点决定了班主任工作更需要技巧,掌握必要的策略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
首先,处理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历来是学生管理的关键点之一。在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中,更应该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是教师,班主任应该首先定位准确。班主任要想深入大学生,得到大学生的接纳,必须处理好师生交往中的角色定位具体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淡化“教师角色”,即要求班主任平易近人,让学生平等地和班主任交往,忘记班主任的教师身份。二是注意选择适当的环境,渲染宽松的气氛,在平常生活化氛围中师生之间拉近心理距离。
其次,注意教育技巧,尤其注意批评技巧。民族院校大学生有更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批评技巧。一是批评要到位,也就是说在批评之前首先要调查研究弄清,不能情绪化、凭经验,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反抗情绪,这点在民族院校大学生身上表现明显。要多方了解,弄清事实,批评时能点到关键之处。另外,批评要真心,民族院校大学生在不同文化环境下有的敏感,常常会更多一分忐忑,教师为了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批评时就要更耐心,感情真挚,晓之以理,以热忱和真诚换回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改正。
再次,尊重并关心学生。关心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老生常谈的话题,这点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同样适用,除此之外,还要多一分尊重。因为习俗、观念等不同,民族院校大学生对事物和现象有独有的看法和态度,有时和教师的看法甚至差异很大。对于此,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对待学生的信仰观念等,对于不能理解的不试图改变,而是以尊重的态度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的习惯、观念等。
(三)做好个别教育
民族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就是要求教師深入学生,工作具体而明确。要能真正做好民族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个别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个别教育必要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个别教育;学生管理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本身就要因材施教,面对一些特殊情况,必须个别教育,这点在民族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更是显而易见。二是民族院校的特点决定了班主任要分别对待,各民族大学生特点相差较大,学习管理要求却是统一的,这就需要在具体执行和完成工作任务时,根据学生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大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学生,做好个别教育,是提高民族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贺凤兰.大学班主任角色的社会学分析[J].江苏高教,1992,5:37-39.
[2]谭兴毅,等.民族院校班主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其效果[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32(6):165-168.
[3]张培刚.民族院核班盛任工作的研究与创新[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16(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