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2015-09-10张玉双
张玉双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问题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提问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激发兴趣、情境创设、科学严谨性、问题链四个方面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一、教学问题设计要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启迪,调动学习主动性。
案例: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体的激素调节》,直接让学生说各种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疾病的表现特征及病因,会显得很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专家门诊”角色扮演问题形式,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病历A:男,年龄28岁,身高110厘米,勤劳又善良,聪明又大方,已结婚生子。
病历B:女,16岁,身高2.00米,身体素质很差,各方面功能都很脆弱,抵抗力十分差,经常生病。
病历c:家住在西北山区,常年吃不到海带,脖子一天比一天大,呼吸一天比一天短,心跳一天比一天快,无法劳动。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作为专家医生,对常见内分泌疾病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学生兴趣很浓,热情很高,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掌握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问题设计要注重创设情境与激活思维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和智力发展,打造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案例一: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体的激素调节》,课初始,播放一段游乐园中过山车的视频,并让学生谈谈坐过山车的感受,同时板书记录下学生的感受:握紧拳头,大声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紧张,害怕等,由此引出课题。
上述情境除了是本节课的导入外,还为讲授“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体内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完成生命活动的”埋下伏笔。
问题:上述反应,哪些是由神经调节的?哪些是由激素调节的?(“握紧拳头,大声喊叫”——神经调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紧张,害怕”——激素调节。)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事实,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炼和总结出人体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结论,不但降低教学难度,而且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二: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植物体的组成》,在通过自制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后,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下述情境问题:
问题1:当你吃甘蔗时,首先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很多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说一说甘蔗茎是由哪些组织组成的?
问题2:请你动手剥一个橘子,在剥橘子的过程中找出构成句子的不同组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你的发现记录在下表中。
2.一个橘子属于?摇 ?摇结构层次。
3.橘子里的核属于?摇 ?摇结构层次。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最终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应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和智力发展。
三、教学问题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不合逻辑,否则不能完成课程任务,甚至误导学生个人决策。
案例一:在学习《土壤中的小动物》时,蚯蚓的前端不应说成头部,虽然比较形象,但会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蚯蚓有头部的分部。
案例二:《生物的命名与分类》中,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身体有脊椎的动物不能说成是脊椎动物门,而应该是脊椎动物亚门,或脊索动物门,因为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分3個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书本中图片展示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四、设置问题链,层层递进
“问题链”,又称“问题串”,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及水平,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针对书本知识,精心设计一连串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问题。
“问题链”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步步紧逼,层层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案例: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笔者采用问题链形式引入新课:
问题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碳”指的是什么?“氧”指的是什么?(“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氧”指的是氧气。)
综上,只有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明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接着PPT展示资料:据统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消耗的氧气量每秒平均为10000kg。以这样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约3000年就会用完,那生物不是都要死亡了吗?
问题5:这种情况有没有发生?谁起了重要作用。
如此引出课题“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不仅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沈娟.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0,(32).
[2]马丹.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