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2015-09-10邢正龙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数学教学

邢正龙

摘 要: 小学教育要尊重受教育主体的发展规律,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文从创设情境,挖掘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完善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

近年来,“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理念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能动性

7~13岁的儿童正处于认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主要依靠主观认识和体验经验的积累,缺乏反思和理性思考的认知,所以在这段时期主要是依赖学生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增加感性认识和个体经验的积累。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饮料罐”,规格要求是底面半径3厘米,高10厘米。学生很喜欢,立即就动手操作了起来,可是很快就遇到了问题:这个圆柱体的侧面不知道该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围成。此刻,就是教师引导的关键时刻了。教师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形物体的形状,是个立体形状,由上下两个圆面组成,中间部分是一个圆柱体,从侧面上下画一条线,将圆柱体旋转一周发现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演示圆柱体侧面展开图的学具,使学生明白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这样一个事实。当学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时,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围成的长方形纸长究竟应该是多少才能和上下两个圆面重合呢?此时,也是做成圆柱体的关键步骤。学生很想知道,教师就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探究出“圆柱体的长就是长方形的长”的计算方法。由于教师平时善于激发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不满足一个答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能不能用其他形状的纸张如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围成侧面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以此类推学生很快就进入操作探索之中,且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高就是圆柱体的高”的道理。同样,能探索出正方形与圆柱体侧面积的关系。这就是一个创设问题情境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挖掘数学的魅力,激发探究欲望

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可操作性强,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这些特征赋予了数学很多的魅力和吸引力,甚至对有年少的儿童来说具有魔力很神奇。如果能在相对枯燥的教学中巧妙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联想发现,并运用到动手操作中,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练习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幅图,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这样的话叙述:“原来有10只鸭子,跑走2只后,求还剩多少只鸭子?”有的同学还说:“有10只鸭子,跑了多少只后,还剩2只?”还有的同学说:“跑来了2只鸭子后,一共有10只,原来有几只鸭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叙述,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得到了锻炼。然后,我再请学生扮演小鸭子反映图画的内容,同时叙述扮演的内容,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投入进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还学生探究的时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关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力,改变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基本保证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给足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去探索。

7~13岁是少儿认知发展的高速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要探究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找寻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习与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必须有意识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设计一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另外,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封闭走向开放,把保守的学习态度转变为进取的探索乐趣。

4.创新评价机制,以民主评价为主

7~13岁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走向自我认识的一个敏感时期,很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尤其是来自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教师要在教学环境中通过细致敏锐地观察,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点评和鼓励。语言和眼神,包括每个动作细节对于学生都很重要。在集体教学环境中营造良好的探究式学习的氛围。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鼓励为主的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和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类似相关问题指明方向,其作用是使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评价可以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教师在评价中给予适当的眼神、动作(摸摸学生的头、在同学面前树起了大拇指、点点头)和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当成乐趣。

总之,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除旧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明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09(06).

[2]王宏有.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3).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数学教学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