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体育”教学对运动弱势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2015-09-10谭贡霞张允蚌
谭贡霞 张允蚌
摘 要: 为探讨“适应体育”对运动弱势大学生体质影响,作者选取某高校部分运动弱势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12周“适应体育”教学进行干预,测定并比较实验前后两组被试的身体素质相应指标。结果表明,实验组实验后、前相关比,男、女生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且除握力外,其他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男、女生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且除握力外,其他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01),肺活量、50米、800米和1000米等指标变化尤为明显。因此,采用“适应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弱势学生身体素质。针对运动弱势群体,此教学模式要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有效。
关键词: 适应体育 运动弱势大学生 体质影响
“适应体育(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一词最早由美国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与普通体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其将普通体育的成分加以调整改变,以符合特殊学生的能力与需求[1]。
运动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急慢性疾病或运动器官功能不全或体型过度肥胖(BMI≥26.5)或瘦弱(BMI<20)、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低于60分或体质虚弱的群体。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如何根据其身心特点,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思维局限,发展“适应体育”,促进特殊需要群体的社会适应和社会融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全民体育均等化的主要途径,因此深入探究适应体育对运动弱势群体身心素质的影响效应,应是高校体育工作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某高校筛选出符合本研究需要的运动弱势大学生,即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低于60分,无急、慢性疾病、或运动器官功能不全的大学生,且自愿参加实验的120名学生。
1.2研究工具
体质测量指标。根据《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对两组被试学生测试克托莱指数、肺活量、握力、50米、1000米,其中克托莱指数、肺活量、握力采用专业的体质健康测试仪进行测试,50米、1000米跑进行手动计时方式测试。
1.3实验设计
1.3.1培训教师
对教学实施教师进行辅导与培训,初步实践并总结经验。
1.3.2实验分组与要求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两组被试男女生均各半。并对被试进行实验前测,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分组情况一览表
1.3.3实验控制
1.3.3.1两组被试都采用遥测心率仪调控,课中平均心率为120~150次/min,最大心率≤180次/min。
1.3.3.2实验期间,实验组采用教学模式①,对照组采用教学模式②,两个班的教学内容相同,都为各类跑、健美操、篮球。并要求两组被试不参加其他体育活动。
1.3.4实验时间和步骤
实验从2015年3月上旬至6月上旬结束,共12周,在第0、12周(实验前、实验后)分别对被试进行体质,测试方法为被试安静时,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示被试填答问卷。
1.3.5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均转化为标准分数,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8.0在微机上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实验前对两个实验组在各项指标水平进行了同质性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两组被试各身体体素质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此结果表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均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
表2 实验前两组被试同质比较(x±s)
2.2运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各指数实验前后的比较分析
从表3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即②与④)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男生和女生在实验后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提高,且除握力外,其他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差异呈显著性(P<0.05),男生的立定跳远和1000m跑与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女生的肺活量、立定跳远和800m跑与实验前相比呈极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通过“适应体育”锻炼模式的学习,其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表3 运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各指数实验前后的比较分析(x±s)
注:P<0.05;P<0.01;P<0.001
从表3 中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即③与④)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男、女生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且除握力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呈显著性(P<0.05),其中男生的立定跳远和1000m跑女生的肺活量、立定跳远和800m跑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差异(P<0.001),说明学生通过“适应体育”锻炼模式的学习,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明显。换言之,“适应体育”教学模式要比传统常规体育教学模式更有效。
3.讨论
在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运动弱势群体大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日趋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深入探究该弱势群体的隐形体育行为的激发,设计较合理的运动弱势群体适应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3]。通过对实验前后及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到实验组学生在经过“适应体育”锻炼模式的体育学习后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男生的立定跳远、50m跑、1000m跑和女生的肺活量、50m跑、800m跑、立定跳远比对照组学生成绩突出,说明“适应体育”锻炼模式是一种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模式,可能是因此教学模式对普通体育的成分加以调整改变,以符合特殊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从而调动该类群体的练习积极性,促使该类群体主动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这自然有利于其身心素质的改进。
4.结语
4.1通过“适应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弱势学生的身体素质。
4.2在运动弱势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时,“适应体育”教学模式要优于传统被动灌输的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雁.中国适应体育学科研究[M].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2008:127.
[2]卢克,凯莉.适应体育教学法的设计与有效执行[M].萨加莫尔出版社,2011.
[3]谭贡霞,张允蚌.适应体育教学对运动弱势大学生影响的理论分析[J].考试周刊,2014.86:114-115.
基金项目:赣南医学院科研项目:(课题编号:YB201444);
赣州市社联科研项目:(课题编号:1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