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把艺术创作当成人生的格斗场

2015-09-10王皎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冰河边缘生命

王皎

《冰河》,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余秋雨写作生涯的首部长篇小说,他也难得为自己的书和媒体进行了一次小型见面活动。

他来的时候,妻子马兰说“不要提我”,可这个话题还是没有绕过去。

出版这本书,对余秋雨本人也有一点“洗冤”的作用,“有一种传言,是我让马兰离开了舞台,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她离开是被动的,直接原因是婉拒参加一次‘重要的联欢会’,马兰的理由很单纯‘我只会表演,不会联欢’。九次电话催促,都是同样的回答。我赞赏她的坚持,也心疼她的失业。而那时我也受到上海一股文化孽力的诽谤。于是我们这对失业的夫妻逃来逃去,都逃不掉压顶的戾气”。

余秋雨说,“因此,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我们夫妻俩在绝境中的悲剧性坚持”。

不过,故事还是美好的,因为,真正的艺术,永远不是自卫的剑戟。

Q:您在《冰河》的自序中说道这部作品是您和夫人在绝望中的悲剧性坚持,但是读起来却感受不到任何剑拔弩张的意味,这是为什么?

A:不要从一般社会批评的角度去看艺术家的心理环境,艺术家和文学家往往心理环境不是那么顺遂,但依然可能写出很好的东西,他们不是用作品来回答自己的环境。某种意义上处境不是非常好,所以要寻找彼岸美好的东西,正是因为不太好,要找彼岸的东西,日子过的太好了反而不好。我和我妻子也有不顺的经历,我在书里提到过一点点,但我们看起来很乐观,安安静静过日子,这个安安静静都是心理调节的结果,如果换了别的人就可能很愤怒,所以我劝大家遇到不顺的事情,为了自己,就不要有太大的愤怒,其次埋头做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专业。

Q:冰河的象征意义在于什么?

A:冰河其实就是我们历史的长河,它会结冰,它会融化,但是一定有一批年轻美丽的生命把它走通,有可能造成悲剧的场景会变成美丽的结果,这是一个象征。不能像船上的考生一样,不行就互相乱骂,互相责怪,我也没有把他们写成坏人,我觉得他们有点可爱,有点愚蠢,有点自私,有点小气,总的来说他们也是生命,没有完全否定他们,但这是我们文化人的毛病,天气冷就骂冷,天气热了就骂热,你们有没有想到你们的生命可以让船队走到非常好的地方去?中华文化是惟一没有中断地发展到今天的古文明,那么多年怎么下来的,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亚里士多德讲过,历史是表达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艺术是表达有可能发生的事,所以说艺术比历史更严肃,更庄严,历史是非常偶然发生这么一件事,你看上去很重要,其实不重要,我们好多历史学家经常问,历史是不是这样的,不重要,这是历史学家考证的东西,而且也缺少魅力,真正有魅力的是亚里士多德讲的,有可能怎么样的事,所以这是艺术的东西。

Q:小说中刻画了金河、孟河、老丈等鲜明的君子形象,同时也讽刺了考生文人的虚伪可笑,这种有感而发有现实因素吗?

A:文人当中会这样,你特别有名的时候总有人想对付你,但是你千万不要记住他们,没必要记住,更不要对付他们,对付他们就非常的愚蠢了,对付他们就是把自己做小了,你的文章也做小了。考生文人的虚伪和可笑,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造成了這么一个集体形象,是我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千万不要把艺术创作当作人生的格斗场,这是不可以的,历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反面人物正好是自己遇到的反面人物,这就可笑了,即使像脾气比较大的鲁迅,他有那么多敌人,但是他也没有把敌人都写到作品里面,这么做就不是鲁迅了。所以,作品不是对现实有感而发,恰恰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整体思考,人类都会遇到冰河,人类总有解救我们的人,总有解救大家的人,人类总有出奇制胜的男子和女子。

Q:您为何那么重视中国文化的边缘视角呢?

A:边缘视角其实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秘密。比如,我经常会提到《白蛇传》人和非人的视角,这个视角极其重要,因为牵涉到中国人对人生命的珍惜。所以边缘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越是边缘越敏感,越是边缘越重要,除此之外,还有男性和女性的边缘,彻悟和天真的边缘,生和死的边缘,还有很多很多的边缘,中国文化有这个潜质是中国文化非常了不起的东西。我们的古人其实在传统故事、传统戏曲和传统小说中间有非常了不起生命学的思考。

Q:您还出了二十余卷的《秋雨合集》,我们知道您不用电脑写作,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您如何挖掘这些内容,创作的来源是什么?

A:这是我的生命,有一点点像矿藏的地质层,第一层是这套合集里面近十年的国际演讲。第二个矿层是我二十年的全球考察,大家都知道我到现在可能是全世界惟一走遍了古文明遗址的人文学者,所以我有发言权,为什么我的“走遍”不是旅游而是文化活动?因为我有三十年的学术研究,这是第三层。还有第四层,我有四十年的创作训练,有五十年的古典修养,所以我的合集里有《庄子译写》、《屈原译写》等。

如果地质层面每十年十年下来的话,大家所看到的《冰河》这本书是我第四个层面,四十年的创作训练,不是说我年纪不小了开始写第一部小说,这是我一直没有丢弃的东西。

Q:您如何让自己安静,还有“节能”?

A:节能的办法是拒绝,譬如我不参加协会,不进入圈子,不参与研讨,不申报评奖,不申请资金,不反击诽谤,不澄清谣言。由于你的拒绝所以你的时间非常充裕,你可以从事学术,从事考察,从事创作,从事演讲,从事很多很多东西。社会上的好多麻烦事和你好像没什么关系,而且非常开心。我曾经讲过老子是我们一个精神的“清道夫”,他让我们做减法,减到非常清静的境界能够做出很多事,不是说完全不要做事,是做很多事,这个事是属于自己的,希望年轻人也给自己留出很多清静的空地,因为那些外部的信息和你的生命是关系不大的,中国社会太热闹了,能不能安静一点,这是中国现实遇到的一个问题。

Q:您的阅读和写作时间往往如何规划?

A:我写作的时间比较多,因为我不上班,所以时间非常自由,有的时候来劲了不断写,想睡了马上睡,很可能是下午4点钟,也有可能是上午10点钟,这很混乱,但很开心。阅读没有非常完整的阅读计划,我觉得一个人总是由读得多写得少,慢慢变成写得多读得少。一个人在了解社会和了解经典的时候需要读,但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则发现不能被别的书影响,我的生命已经体验过人生的东西了,我这一生只能体验这些东西了,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写,我的资源就是我的考察,我亲自到现场考察,考察了以后就有感受,感受以后找一些资料是有可能的,但是不会系统阅读,因为我知道我的前辈都没有到过这里,我读他们的书没用。

Q:您的阅读启蒙是在什么时候?您觉得什么时候读经典比较好?

A:我的启蒙就是读乡村小学时,学校小图书馆一共有20来本书,老师定下一个规则,不可能每个人都借得到,一页毛笔字借一本书,后来借的人太多,两页毛笔字借一本书,我的书法就是这么提高的。读书要看兴趣,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很惊恐的是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告诉我,他读过六遍《红楼梦》,而我怎么觉得《红楼梦》永远读不下去,非常羞愧。后来我在《红楼梦》领域里面还有一定发言权,这又是怎么读进去的呢?随着人生的自然过程,很多经典就不成为“可恨之书”,我说快乐读書,不要强求计划,第一流的书范围很广,我在大学一、二年级看不了《红楼梦》的时候,痴迷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雨果也是第一流的,这就可以。另外,不要认为在网上接受信息就是阅读,给朋友们发这个发那个就是阅读,这搞错了,我们还要认真的把文学作品作为阅读,至于文学作品阅读上面,我们不要强求必须读什么,但是到了大学三年级之后,我建议年轻人要读一下经典,有的经典和你有缘,有的经典和你没缘,即使没缘的经典,你们最好也浏览一下。人和人的心理结构有一种同构关系,我为什么特别喜欢雨果,大言不惭地说,尽管当时我只是小小的中国男孩子,和法国大作家雨果却有这种同构关系,所以找书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找自己,第一流的书太多太多,到最后发现真正和自己紧密同构的书没几本,你反复读,非常有意思。

Q:讲讲您的爱情观吧?

A:我觉得年轻人毕业以后第一件认真要做的事情,是花很大的精力找一个可以终生相处的伴侣,你一生会因此变得非常轻松,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任何的理由。我和马兰在生活中连一句重话都没有讲过,更不会有传言所谓的离婚,我经常讲婚姻是可以乐观的,用欣赏来塑造对方。互相变得快乐,互相变得年轻,互相变得善良。

猜你喜欢

冰河边缘生命
铁马冰河入梦来
冰河世纪大访谈
冰河遇险记
生气的火山和冷冷的冰河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
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