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5-09-10张青
张青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面对市场的紧迫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急需改革。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为例,探讨如何适应语言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及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 本科院校 建构主义 翻译人才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如今的中国和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和世界的融合进一步加深。英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桥梁沟通作用。为促进中国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提出科技兴国战略。一方面是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高端设备和高新技术,中国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解决如何才能引进的同时,如何才能将引进的高端设备和高新技术为我所用就成为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问题便是翻译。解决翻译问题的关键是翻译人才的水平和数量。这种翻译人才说到底是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这种翻译人才需求非常广泛,但主要集中在科技方面。如何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是摆在全国高校面前的一个主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自然责无旁贷。
一、当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或弊端
1.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育比较重视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目前技术型人才奇缺的现状,许多企业高薪难求一个技工。而传统外语教学也是如此,以英语为例,本科主要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则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往往七年下来,关于翻译技能和方法学到的很少,根本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2.各种硬件设施及师资等方面的不足
由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由地方高等专科院校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各种硬件设施及师资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人才的培养集中在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上。翻译教学的师资主要是由新进的翻译硕士或具有较丰富翻译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的。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翻译史、翻译理论及一定量的翻译练习。由于这些翻译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因此翻译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有限。主要是文学类翻译,还涉及一些旅游和外贸翻译。另外,使用的翻译教材比较陈旧,内容及涉猎的知识面比较单一,翻译教学的辅助设备就是多媒体,加之学生本身水平所限,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仅可以适应当地对翻译人才的一般性需求。如果涉及文学、旅游及外贸以外的翻译,这些学生就很难胜任了。
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必要性
中国翻译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近4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有50万,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翻译服务公司有3000余家,但我国翻译总体水平不高。
虽然市场上各种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只占不到5%。由于翻译人才水平整体不高,高水平翻译人才缺乏,因此我国翻译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翻译差错现象。无论是旅游指南,还是产品介绍,抑或名胜古迹的说明,乃至道路名称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几乎随处可见。这也是我国翻译市场缺少应有规范标准带来的弊端,还有文学出版物翻译不当。从1995年至今天翻译类新书数量已达到十多万种,但是图书出版市场上一时充斥着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文学译本。据了解,名著《红与黑》在市场上出现了26个不同译本,其中有的是胡译、抄译。此外,翻译人才服务和翻译需求的中介组织需要完善。翻译市场需求在逐渐扩大的同时,很多单位却找不到需要的翻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翻译服务和中介组织的建设还很不完备。
翻译能力的强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几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实用型翻译人士难求已经成为中国各行各业共同面临的突出难题。因此,如何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也就成了翻译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完善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十分迅速,新增加了许多本科院校,其中应用型本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院校--就占了极大比重,地方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其“地方性”和“应用型”特点尤为突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在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方面都面临挑战,前面有老牌的、强势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后面有各类高职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就是要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以理论研究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重点。这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高等学校发展序列中处于“中间地带”,其外语专业教学与其他综合类或者研究型高校有不同的教学定位和教学计划,作为外语专业的主干课程——翻译,自然有其特殊的发展要求和特点。
2.完善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采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传统翻译教学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理论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学习环境单一。翻译课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把翻译课本上的知识尽量讲授给学生,学生则尽可能消化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翻译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翻译技能。最后老师进行纠错。在课时分布上老师课堂讲授占4/5课时,学生练习占1/5课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重语言训练,轻逻辑思维训练,偶有技巧讲解,但仍停留在经验阶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将练习纠错当成训练的主要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公布的标准答案进行改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果就是学生认为翻译课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理想。可喜的是,目前对翻译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一些新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方法已经为一些教师所接受。笔者以为,在众多翻译理论和教学模式中,建构主义教学观是适合当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进步不断被否定,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建构主义倡导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进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组成了翻译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笔者认为,这种建构主义的翻译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讲授及学生理解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翻译实践及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讨论及改进翻译中出现的错误,达到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传统翻译教学没有涉及翻译实践,所以学生的翻译能力自然受到限制。翻译实践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一个软肋,主要因为学校或老师对此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好,翻译课程也会学得好,学生的翻译能力也就高。事实上,学生的翻译能力需要在翻译实践中提高。近几年学生翻译实践证明,受过翻译实践训练的学生水平明显超过没有接受过翻译实践的学生。所以,翻译实践应当是翻译教学中的一部分。学校可根据翻译实践的实际需要,在当地为学生联系一些企业或翻译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要向学生强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除了英语基础知识,还应当大量增加文化、旅游及外贸等其他方面知识,鼓励学生选修有兴趣的其他专业,以达到了解并熟悉及部分掌握这个专业的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翻译中出现贻笑大方的译作。
同时加强师资力量。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还需要在师资上有所作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鼓励教师出去进修或深造,聘请或引进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其他行业的翻译人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师,以适应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要。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才。在翻译人才培养上,改变传统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让学校真正成为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贾丽婷.以培养实用性翻译人才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改革[J].北方文学,2010(7).
[2]束永睿.英语翻译教学提升对策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0).
[3]戍林海,李静.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关照下的翻译教材编写理念[J].外语界,2010(2).
[4]朱庆.培养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5]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06).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