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共享 云端同步建设新型智慧校园的实践和成效

2015-09-10赵丽英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7期

赵丽英

摘 要:七一小学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基于学校实际需求,确立了“桌面校园、掌上校园、联通校园、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核心需求,确立了“云端同步、灵活简便、丰富多彩、覆盖家校”的应用目标,采用先进成熟的云计算平台和技术架构,融合移动互联网模式,以资源共建共享和活动互动展示为中心,在云校园平台上开发了教师云资源和新媒体互动系统,既满足了管理办公、文化宣传等日常需求,也满足了教育教学的核心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资源共建共享;云端同步;教师云资源;新媒体互动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06-04

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是海淀区素质教育示范校和海淀区课程改革实验校。2009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实验学校,并被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试点单位,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四星学校等。

随着试点建设工作的开展,七一小学实现了从单一硬件设备采购到教育信息化整体综合应用建设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沉淀了一些经验教训,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一、重视规划设计,突出特色引领

七一小学2009年就成立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亲自任组长,电教主任任副组长,各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确立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模式,数字校园建设前期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项目正式启动后,在充分了解前期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又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原始需求,统一到学校电教部门进行汇总整理。领导小组组织主管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讨论商议,制定全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在经过教代会商议通过后,正式确定了《七一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并逐步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项目建设和实施工作。

二、面对困难挑战,确立核心需求

七一小学的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的很多资源无法共享;

二各项德育、教学、科研、宣传活动内容丰富,但形式单一,无法形成辐射效应;

三校园文化有大量的资源,但没有好的形式和窗口进行展示和宣传;

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已经深入师生的日常生活,但在学校层面对新技术、新趋势的应用较少,教学和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待提高。

基于这些困难和问题,七一小学在有关建设厂商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通盘考虑和统筹设计,最终基于学校实际需求确立了“桌面校园、掌上校园、联通校园、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核心需求,确立了“云端同步、灵活简便、丰富多彩、覆盖家校”的应用目标,采用先进成熟的云计算平台和技术架构,融合移动互联网模式,以资源共建共享和活动互动展示为中心,在云校园平台上开发了教师云资源和新媒体互动系统,既满足了管理办公、文化宣传等日常需求,也满足了教育教学的核心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七一小学数字云校园平台已经实现了满足PC电脑访问日常管理、教务办公、资源共享等应用的“桌面校园”;实现了相关业务流程的移动端预订、审批、查询,以及满足教师教学过程中资源和活动移动互联应用的“掌上校园”;正在实现以无线网络覆盖、服务虚拟化管理、PC端+移动端为主要场景的“联通校园”;正在逐步实现基础设施高速公路、软硬件服务高效便捷、校园文化丰富展现、移动互联高度智能、信息人才高能创新的“智慧校园”。

三、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信息公路

在智慧校园建设伊始,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就提出了“打基础、建应用、促决策——信息化工作三步走”的工作思路,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吸引市区校三级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地在场地、网络、存储、监控、管理等方面引进和建设各类基础设施,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七一小学智慧校园建设需求、满足当前技术支撑架构、满足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体化、综合性、快速便捷的基础智能环境。

经过几年数字校园建设的积累,七一小学数字校园基础设施环境情况如下(见表1):

四、实现云端同步,资源共建共享

七一小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已在基础云平台、日常管理类应用、教育教学类应用、文化展示类应用、管理决策类应用等方面形式了一些特色应用,比如:预算管理、支票审批、场馆预订、电教服务、客餐管理、维修服务、数据统计、校园文化课间小伙伴等都是使用频繁、效果突出的模块和子系统。但最能反映七一小学特点的应用面大、使用率高、常态性的需求,仍然是以解决资源和活动共建共享需求的教师工作室和新媒体活动系统。

七一小学每天都举行众多的活动并产生大量的资源,这些活动大多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长,这些资源都是基于日常工作、教学产生的原创性资源和再生性资源,这些活动和资源形成学校独一无二、深具价值的内容,是学校建设发展十分宝贵的资产。但传统方式下的学校资源采集和管理处于集中和分散的两个极端,资源在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流动需要借助外部的工具,无法保留完整的资源流动痕迹,管理者也很难了解教师和组织所有资源及流动状态的全貌。

七一小学教师云资源和新媒体互动系统从原创性需求出发,以教师资源共享和新媒体活动支撑在日常业务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开创性地实现了“以资源和活动”为轴心,并集技术性、创新性、观赏性、互动性、参与度高、师生满意为一体的具有七一特色的新式应用成果。

这一应用成果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源从哪里来、资源到哪里去、资源干什么用、资源如何灵活采集、活动如何方便管理和丰富展现”,充分利用云+端技术手段,实现多终端支持、多屏幕分享、全数据同步、全过程展示。该成果基于学校各类日常工作场景进行业务抽象,建立了简单清晰的系统功能和符合业务场景的权限体系,可以实现对学校内绝大部分涉及资源的业务活动的支撑。

教师云资源子系统提供了个人、小组、部门、学校四级空间结构,可以完成教师个人资源管理、小组和部门资源管理以及学校层面的资源管理,实现对资源生命周期中的创造产生、共享流动、重复利用、再生创新等关键环节的支撑,使得业务资源沉淀并转化为组织知识的过程成为可能。系统还可以无限制地创建多个教师群组,解决多个人员圈子内的资源共享流动、资源定向查找、在线交流互动、发布通知公告等需求,使资源应用的形式和范围更丰富多彩、更具有价值。

新媒体互动子系统是建立在教师资源云系统之上的一个深度业务应用,提供了简洁的活动管理体系,通过对移动终端的有效利用,使得教师采集资源成为自然、简单的行为,采集到的资源可以智能地关联到教师个人和相关活动,并可在教师云资源空间和新媒体互动系统的PC端WEB页面上进行简单快速的呈现和管理。

教师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使用新媒体互动应用APP的拍照、录像、评论等功能,把活动现场的实况记录下来,实时上传到服务器。活动中的其他教师用户可以展开对该项活动的评论和讨论。其他用户可以通过PC机访问活动,将活动现场实况展示到大屏幕,提供活动实时直播和活动事后展播功能,供大家集体学习、观摩、研讨、评论。这种应用场景适用于教学听课评课、日常工作检查、异地教学研讨、远程活动观摩、德育活动展示、校园文化展播等。

教师云资源和新媒体互动系统在多个应用场景中的广泛结合与应用,为教师和管理者带来了全新的信息化支撑模式,使教师和学校资源产生、管理的模式得到当前主流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教师和管理者日常工作的效率更高,实现了对各类业务资源的有效再利用,也促进了教育教学和管理业务水平的发展与快速提升。

在这种高度信息化的多媒体应用场景下,北京市、海淀区多次的教学教研会议和活动在七一小学召开,并进行了网络和视频传播;外地兄弟学校、台湾和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内外学校师生和七一小学师生在此环境下进行了课程互动、学习互动、交流互动,共同探讨互联网模式下的合作学习新形式;在此环境下,七一小学部分师生还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友好校进行了远程视频交流和互动,双方学校的学生们在中英文的对话交流中,了解了对方的校园文化和学习体会,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这些都是七一小学利用数字校园建设在跨区域、跨文化间的学习和交流新尝试,代表了七一小学在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互动方面的最新实践和探索。

同时,七一小学还与北京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合作,积极开展优质教育资源专项课题研究,对接北京市级教育资源平台,将北京市积累沉淀的优质资源引流到七一小学资源云空间里,七一小学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反向输送到市级平台,形成了优质资源共享的有益模式,为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截至目前,七一小学教师云资源空间已经产生各类资源超过1.8TB,各个业务部门创建的资源文件夹超过400个,创建的群组超过70个,产生的资源流动记录超过3500条;通过新媒体互动系统共对30余个活动进行了现场互动展示,特别是对“北京市魅力学校文化育人”、“内蒙古大型教育访问交流团”、“新加坡国际教育交流”等活动进行了实时记录、互动和展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

五、创新方式方法,形成特有体系

为了支撑和实现“桌面校园、掌上校园、联通校园、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七一小学从项目规划、管理、实现、推广、理论研究层面进行了研究、创新和实践,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方法:

1.建设模式清晰有效、满足需求

整个建设模式遵循“以软件应用带动整体建设、以新型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以师生有效参与贯穿始终”的原则,通过搭建七一小学数字云校园平台,以此构建资源有效共享、信息互联互通、访问高效便捷、数据利用增值、多种终端支持、全面服务支撑、家校协作互动的信息化基础和应用环境,满足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2.建设步骤层层推进、持续呈现

第一步是建章立制,做好统一规划设计;第二步是持续扩展和完善业务应用体系,积累数据;第三步是在相关业务基础上进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第四步是构建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数字云校园平台;第五步是全面实现桌面校园、掌上校园、联通校园、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应用的实际内涵和价值。

3.管理体制机制转变思路、引领创新

七一小学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电教主任为副组长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各部门协调配合,按照服务、引领、创新的原则重新确定了信息部门的职能定位,统筹规划设计,逐步开展项目建设实施工作。

4.人才培养骨干带动、有效激励

学校组建了“白骨精”教师信息化应用骨干队伍,全程参与信息化建设过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5.应用推广形式多样、数据支撑

学校专门制定了项目推广策略和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用培训,充分利用轮巡走访式培训、高手现身说法带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通报效果、加强活动展示和统计、公布建设进展、统计相关数据等形式,提供工作研判的数据参考。

6.理论研究成果前瞻示范、深受好评

学校教师先后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发表了《七一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思考》、《站在“暴风口”如何借势而为》两篇文章;此外,《七一小学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的专题研究文章被收录在海淀区《区校互动、协同创新》的刊物上。

六、满足各方需求,体现质效统一

在教育教学方面产生如下效益:(1)拓宽了资源共建共享的形式和渠道, 实现了个人、小组、部门、学校四级空间之间的资源流动和重复利用,并与市级资源平台积极对接共享,促进了学校优质资源的积累和沉淀;(2)加强了个人协作和部门协作,增加了活动互动,提高了工作协同和效率;(3)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使用门槛,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不再是负担,而是支撑和服务;(4)教育教学的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终端的影响,丰富了资源和活动的展现及传播形式。

在学生学习方面产生如下效益:校园文化课间小伙伴应用让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设备上进行学习和了解课外知识,学习的便利性大大提高;课间小伙伴丰富的海量资源和资源展现形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在管理与交流方面产生如下效益:(1)可视化的流程构建让管理模式更加精细,管理决策更加科学;(2)基于云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让管理更加方便高效;(3)交流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移动端的交流互动和展现让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4)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了跨国境、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在引领和示范方面产生如下效益:(1)对市区建设区域教育云,对其他学校如何建设云校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2)对其他学校资源共建共享、再生利用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3)对其他学校如何利用云技术展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社会经济方面产生如下效益:(1)整体数字云校园建设模式和项目管理形式,对于北京市、外省市兄弟学校有良好的示范意义;(2)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推送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增加了家校协作和互动;(3)项目管理形式和云计算技术的使用,合理调配了各种资源,降低了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七、结束语

总结七一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和成果,我们认为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一是要认识到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认真梳理学校各部门的需求,统筹规划、逐步实施;

二是要关注新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进步;

三是要注重学校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打造一批懂技术、爱钻研、负责任的团队,提升整体信息化软实力;

四是要特别注重建设过程中的一把手亲自参与、亲自部署、亲自落实的作用,校长的重视直接决定了建设工作的成败,关系到项目工程的质量,影响着项目价值和效益的最终实现。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