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游刃有余
2015-09-10李小燕
李小燕
摘 要: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本文论述了在课堂上使用多种语言形式的原则及有效使用的方法,以实现沟通无障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聋校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语言 有效性
教学语言是指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聋童使用的语言。聋校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书面语、口语、手语,而手语又分为手指语、自然手语(也称聋人手语)、手势汉语(也称“文法手语”或“规范手语”)等。相对普通学校的语文课堂,聋校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可谓百花齐放,它传递教学信息,培养聋童语文能力,发展聋童思维,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学语言必须承载正确的教学信息,能被聋童接受,正确理解教学活动中沟通交流的内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那么,在聋校语文课堂上使用各种教学语言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何将这几种教学语言有机结合、灵活使用,实现师生、生生沟通无障碍,提高教学效度呢?
一、教学语言的使用原则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鲜明、生动,遵循启发性、激励性、教育性等基本原则。因教育对象的不同,在聋校的语文课堂上,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面向全体,因人而异。聋校的语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聋生,又要针对聋生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实事求是地运用各类教学语言,使每一个聋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生动、主动的发展。例如面对听力损失较轻的聋生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口语,以获得听力补偿训练;针对听力损失较重、理解能力较弱的聋生,可以多用一些自然手语、体态演示等帮助他们理解,并引导他们将手语作为学习书面语的拐棍、桥梁。
2.遵循聋生,学语特点。耳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学习语言具有“以目代耳”、“以手代口”的特点,因此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所呈现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清晰、明了,特别是教师用手语的时候要做到手口并用,也就是说一边用口语表达一边打手语,且要注意语速适当,以免因视觉忽略而流失教学信息,在必要的时候还要予以重复、强调。
3.正确认识,回归主流。多种语言形式并存是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正确认识聋童的各种语言及其社会性。聋生毕业离开聋校之后是回归社会,他们要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人交往、沟通,书面语是聋童融入主流社会的第一需要。因此,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其他几种语言形式都是辅助手段,教学目标最终还是定位在主流社会共同语——汉语言文字。
二、教学语言的有效运用
在当前聋校课堂上,学生看不懂老师的手语,老师看不懂学生的手语,学生看不懂学生手语的现象经常会发生。如此这般,课堂教学何来有效性一说呢?要解决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的教学语言应难易适中。聋生因为听力缺陷,语言发展水平与同龄听人比相对滞后。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追求语言的丰富性、感染力,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的课堂用语应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当然课堂语言在浅显易懂的基础上,对学生语言的学习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斯基曾经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教学内容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过于超前,学生不能接受;过于滞后,会失去教育意义。教师课堂语言应把握好难易程度,应尽量使用学生学过的语言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能巩固旧知识,另一方面能畅通师生间的沟通渠道,便于信息交流。
2.让聋人手语介入课堂教学。聋人手语作为聋生的第一语言,以其形象性、生动性为聋生所喜欢和接受。研究表明聋人手语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加上使用者丰富的表情,利于聋生理解。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学生遇到学习难点时适当采用聋人手语,则能极大畅通师生间的沟通渠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但在使用聋人手语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课堂上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聋人手语,而不加规范,因为聋人手语本身就具有语序颠倒、表达不完整等特性。因此,学生和教师在使用了聋人手语后,教师一定要将其转化为规范的汉语手语或汉语书面语,从而减少聋人手语对汉语学习的负迁移。
3.尽量多用书面语形式。目前聋校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手势汉语,这种手语按汉语的语法顺序表达,其中夹杂大量指语,有的是表达单个字面的意思,往往不利于学生理解。以“精神饱满”一词为例,有的学生仅仅靠字面手势根本不理解,或形成歧义。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用书面语显示出来,再用聋人手语稍加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三、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避免这样的现象,一堂课看似热热闹闹、丰富多彩,师生互动非常好,但真正让学生落实到笔端就不得而知了。从低年级开始在课堂上就要多给学生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如何让课堂真正互动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做过这样的尝试,把课堂上老师和聋生所“说”的话都出示在电子白板上,这样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语言渠道,他们在课堂上接受的不仅是手语,还是汉语书面语。课堂上,教师所要表达的语言全方位地展现给学生,既理解意思,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表达。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虽然语言不够规范,但通过老师的“修饰”,也变成了通顺的句子,学生一对照,也从中觉察到自己表达的缺失,吸取教训,以后改之。随着“e”学习的研究和推进,平板电脑、各种教学平台被引入课堂,聋生沟通的渠道拓宽了,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帮助聋生增加语言实践机会,明显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沟通的方式,有效的沟通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聋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同时掌握几种语言形式的能力,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运用,实现沟通无障碍,从而扎扎实实地落实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