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特征

2015-09-10邓俊康

考试周刊 2015年72期
关键词:英国

邓俊康

摘    要: 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特征,如果将关注的焦点仅仅放在圈地的方法上,那么是远远不够的。区别于传统的小农业,圈地运动在土地经营方式、经济驱动力和生产经营方向上的变化,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特征。

关键词: 英国    圈地运动    历史特征

过去的观点认为,英国圈地运动是“羊吃人”的运动,它具有暴力性的历史特征。对此,近年来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纷纷用史实给予了否定。事实上,不管是过去的观点,还是近年来的新见解,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主要从圈地运动的方法方面考察其历史特征。本文试图突破这一局限,从内涵方面探讨圈地运动的历史特征。

一、圈地运动的首要特征

英国圈地运动始于十五世纪末,止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这场运动的使命是要变革英国农村的土地经营模式。在英国各地区发生圈地运动前,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主要还是敞田制和三圃强制轮作制。就敞田制(open-field system)来说,农史学家琼·瑟斯克认为它具有四个要素:其一,呈条田形的小块耕地和小块草地,由不同的占有者分地段的好坏而分别占有着;其二,耕地在收获后和休耕时,草地在第一次割草后,须对村民敞开,供公共放牧等公共使用权之用;其三,村社的公地和荒地,也属村民享有公共使用权的范畴;其四,土地的使用秩序由庄园法庭或村民会议负责管理 [1]35-36。如此一来,为保障敞田制的顺利实施,自十二世纪英国农业生产开始推行三圃制后,用于农耕的土地大都被分为春耕、秋耕、休闲三部分,在统一的时间轮流用于春播、秋播与休闲;农户甚至连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的自由都没有。三圃制的土地轮作变成了“共耕、共播和共收以及共同翻耕休闲地”的强制轮作制[2]9。可见,在敞田制和三圃强制轮作制下,英国农村的土地经营不仅是分散的、小型化的,而且是生产者或占有者不能自主的。

圈地运动在圈占的土地上,则完全结束了敞田制和三圃强制轮作制的土地经营状况。它不仅圈占生产用的耕地,而且圈占村社的公地和荒地。有人估算,在英格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前光是凭借议会法令围圈的公地和荒地就高达2307350英亩,占圈地总面积的34%。到1820年,英国仅有六个郡还有占全国耕地3%多一点的土地继续实行敞田制,即便如此,其中相当一部分在1830年以前又被圈围了[3]42。圈地运动将圈占来的村社公地和荒地及耕地纷纷连接成片,集中兴办起独占性的、完全自由自主经营的、根本不受传统公共使用权困扰的规模不等的各种农场,尤其是大农场。1800年,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拥有英国全部农场土地的85%[4]73,到十九世纪中叶,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就经营着农村七至八成的经营用地。英国的农场成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典型。

上述史实清楚地说明,圈地运动的首要特征便是变分散的敞田制和三圃强制轮作制的土地经营为集中的、个人自由自主的大农场制经营。

二、圈地运动的直接特征

对于传统的英国贵族地主而言,土地总是与生活资料、封建特权和地位相联系;对于种地的传统农民而言,土地是其生存的依靠。简言之,旧的土地经营观和经营方式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然而,对于圈地者来说,土地是资本,是增加收入和取得更好经济效益的砝码。圈地运动之所以能持续几百年,其奥妙就在于其有良好的经济驱动力。正如人们所公认的,圈地运动从发生、发展到走向高潮,无不是因圈地来兴办生产市场上价格上扬较快的商品的农场变得特别有利可图而起。在这一过程中,先前圈地者得以大幅增加的地租收入,以及用圈地兴办的农场所获得的更多的利润,无不刺激着后继者纷纷加以仿效。如在十八世纪,许多大地主采用杰斯罗·塔尔的集约经营法(即深耕、深耙和用不断轮种代替休耕并以此保持地力的方法),“他们以丰硕的收获和卓有成效的牲畜饲养,特别是由此得到的货币收益”,以及“革新的收益只是在圈地上很显眼”的事实,便“说服了同阶层的人,赢得他们的仿效”[2]280,282。不过,更多的圈地者在圈地后并不直接经营土地,而是将圈来的土地租给租地农场主,从而收取高幅上涨的租金。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其增长率在早期一般便达到了近30%的涨幅[5]162。如此诱人的地租收入,当然会吸引着想增加地租收入的后来者也不断加入圈地的行列。所有这些,都集中反映出了圈地运动的直接特征,那就是追逐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圈地运动的重要特征

由于羊毛价格迅速走高,“有些地主看出把农田和公地围起来放牧和养殖花钱较少”[6]203,“饲养羊比种植谷物能获得更多的利润”[2]117,因而,在十五世纪末开始了圈地养羊的圈地运动。如果将圈地运动的特征归纳为“羊吃人”的运动,那么仅仅是十五世纪末的事。进入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不仅羊毛价格持续攀升,粮价的上扬也格外醒目[7]331。相较于十六世纪二十年代的平均价格,以此为100%的话,到十七世纪二十年代时,羊毛价格又陡涨了357%,粮价则飙升了510%;单在1510-1580年,英国粮价就升高了三倍[7]331。所以,在十六和十七世纪,圈地运动的发展表现为既大量圈地养羊,又大量圈地兴办粮农场。之后,英国圈地兴办的农场在市场价格因素的作用下,更是进一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圈地运动的高潮与英国工业革命是同步的。工业革命时期,同样由于市场上粮食及各种农副产品价格的飞涨,圈地生产这些商品的圈地运动也随之真正步入了鼎盛期。在此期间,更由于法国拿破仑政府对英国实施大陆封锁,阻碍了英国的粮食进口,使英国粮价疯涨。如十八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每夸特(quart的音译,1夸特=1.137升)小麦的价格为29-37先令,七八十年代涨为50先令左右[8]48,1813年则攀升至109先令。这直接把兴办粮农场的圈地运动推到了高潮的顶点。

圈地运动发生、发展并走向高潮的历史进程,清楚地显示出其又一个重要特征:市场导向。

总之,圈地运动的历史特征,是它区别于分散型传统小农业的不同之处。尽管圈地运动已成为历史,但研究其历史特征,并重视其历史特征,对于今天中国农业的发展仍具有不能忽视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Joan Thirsk. The Rural Economy of England: Collected Essays [C].London:HambledonPress,1984.

[2]汉斯·豪斯赫尔.王庆余,吴衡康等译.近代经济史:从十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下半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Phyllis Deane.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5.

[4]Robert C. Allen. Enclosure and the Yeoman[M].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2.

[5]Mark Overton.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England: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6]肯尼思·O ·摩根,著.王觉非,等译.牛津英国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7]蒋孟引.英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马洪,孙尚清.市场经济300年[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Myths and legends-South Asia(Thailand)
Reading skills praCtice:A train timetable
Myths and Iegends-Europe
Writing skills practice: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Southwest Asia(Ancient Mesopotamia-Sumer)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