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陶泥教学的快乐尝试
2015-09-10周丹
周丹
摘 要: 教学模式、方法多种多样,幼儿园的陶泥教学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打破传统手段和方法进行,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走进大自然,让幼儿用陶泥表现大自然中的美。尝试三步走,让幼儿在多次探索中创作出最好的创意作品。巧用辅助材料,激发幼儿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愉快地合作,使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创作成功的喜悦。互动式评价,真正促进幼儿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关键词: 幼儿园 陶泥教学 快乐尝试
陶艺作为一种新型艺术已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在陶泥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陶艺活动不仅是做陶泥技能的发展,而且是幼儿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身为幼儿园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在幼儿园陶泥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技能水平提高和想象创作能力发展呢?于是近几年教学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走进大自然,让幼儿用陶泥表现大自然中的美
传统教学模式是幼儿在课堂里接受教师的传授,难道陶泥教学只能在封闭的教室里传授技能吗?可否带幼儿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捕捉可以用陶泥表现的内容。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幼儿在与大自然物体的零距离接触中,亲身感受到物体的特征。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鸟叫虫鸣不是幼儿最好的素材吗?相信自然的和幼儿有亲身体会的素材一定比摆在教室里的图片、标本等更有价值。经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多感官参与,幼儿才能用陶泥更好地表现出他们的特征。
例如,有一次小班幼儿开展“花儿朵朵开”的陶泥活动,我们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花园观察各种花的外形特征,幼儿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一边看,一边闻,有的还情不自禁地摸摸花瓣,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感触,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谓百花齐放。
二、尝试三步走,让幼儿在多次探索操作中塑造最好的创意作品
三步走是开展陶泥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出来的。什么是“瓷泥三步走”?瓷泥三步走,即同一个技能分三个步骤也就是三个活动完成:探索——规范技能——想象创意。第一步的重点是“探索”。教师不做示范,引导幼儿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探索,教师不要局限太多,给幼儿留有探索空间。第二步的重点是“规范技能”。教师进行示范,把正确规范的技能动作和要领传授给幼儿,幼儿用规范的手法学习技能。第三步的重点是“想象创意”。即幼儿运用本技能等综合技法想象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富有创意的作品。“创意”要留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注意观察引导孩子的作品是否有趣、富有创意,拓展孩子的思路。
接下来我们就用实例请大家跟我们一块儿分享“瓷泥三步走”。
例如:瓷泥技能“捏塑”
这是粉彩中班上学期进行的瓷泥“捏塑”技能。为了实现“捏塑”这一技能目标,我们选取既跟幼儿经验息息相关又和节日相关的三个活动进行三步走瓷泥教学,它们分别是:“可爱的乌龟”、“圣诞树”、“我的创意碗”。
第一步是“可爱的乌龟”。本活动的重点是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徒手捏塑出乌龟的立体造型,表现出乌龟的典型外形特征。老师把握的主要原则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手法塑造出乌龟的立体造型,于是幼儿探索出不同的捏塑法:有的搓一搓再捏,有的团一团再捏,还有的从大部分捏出小部分(例如:从乌龟的身体上直接拉捏出乌龟的脚)等。一只只童趣可爱的乌龟呈现在眼前:可爱的乌龟弟弟,爱美的乌龟姐姐,背粮的乌龟哥哥,晒太阳的乌龟爷爷,等等。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第二步是“圣诞树”:我们选取了这个和节日及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内容作为第二步的技能练习,由于圣诞树上的树枝比较多,因此幼儿可以通过捏圣诞树的主枝与分枝练习规范“捏塑”技能。开始制作圣诞树了,瞧她们灵活的小手捏出了圣诞树的许多分枝,还有的幼儿在分枝上捏了树叶呢,这可是高难度的。
第三步是“我的创意碗”。这个活动重点运用捏塑等技能,表现碗的基本特征和创意造型,并添加丰富的情节。孩子们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创意碗了。一开始大多数孩子在手上捏的都是圆形的碗,不一会儿碗的造型发生了变化,兔子碗、爱心碗、五角星碗等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就是六六小朋友做的“大便碗”,六六介绍说这是妈妈带我去便所餐厅吃饭看到的,那里的碗都是“大便碗”。孩子们已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技能和想象创意很好地结合起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创意碗,真是千奇百怪,大开眼界。
通过以上三步走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对“捏塑”技能进行了探索、技能规范和想象创意三个阶段学习。正因为有了“捏塑”技能探索和规范这两步,才能为最后的第三步创意打下基础,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富有创意的作品。从他们那自信、微笑的脸上我们感受到了真正属于他们的那份喜悦。
三、巧用辅助材料,调动幼儿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儿看多了颜色鲜艳、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的各种玩具的情况下,会对来自自然的泥土产生一种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者如果不能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孩子参加陶泥活动的兴趣,这种好奇心就会慢慢消退,幼儿对泥土不再有兴趣,他们在多次玩泥的过程中可能会厌倦单调的泥土带来的视觉感受。教师除了通过视、听、感等多层次体验萌发幼儿对陶泥的创造激情外,提供丰富、有意义的辅助材料同样很重要。在陶泥活动中,如果能巧用一些可操作的辅助材料,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借助辅助材料调动幼儿兴趣,给幼儿带来不同视觉感受呢?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有一次小班开展“火车呜呜呜”的陶泥活动,活动开展前,我给幼儿准备了画有火车铁轨的大底版、半个大小的儿童牙膏盒和贴有幼儿照片的区角牌这三种辅助材料。火车大底板的出示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他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坐火车去旅行”的游戏情景,仿佛火车正在铁轨上开动。“半个儿童牙膏盒”这一辅助材料更好地帮助幼儿运用陶泥卷曲的技能包裹出火车车厢的造型。有人做好了火车车厢,将自己的车厢摆在铁轨的最开始处,并高兴地说:“哦!我的车厢排在第一!”摆好车厢后,我请幼儿将贴有自己照片的区角牌插在自己做的火车车厢上,插上区角牌之后,幼儿兴奋地叫着:“快看,我们坐上火车准备出发了!”“呜……轰隆轰隆!”他们围着作品情不自禁地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
由此可见,辅助材料的巧妙运用让幼儿的这种创造来源于生活又再现于生活,大胆、自信,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泥巴的朴质与辅助材料的浑然一体,真可谓“稚拙中见生动,平淡中见乐趣”。
四、愉快地合作,使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创作成功的喜悦
在陶泥教学中,幼儿之间的能力肯定是有差别的,而合作教学为他们提供了良机,这也是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尝试。即由原来的个人完成作品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作品。不仅发挥各自的长处完成作品,而且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
有一次,我让大班幼儿自选做大气的作品。经过商量,有人提出合作,我立刻同意了他们的提议,于是他们俩俩合作忙开了。擅长做空心球的选择做娃娃的头和身体,擅长搓泥条的选择做娃娃的头发和五官等;擅长泥条盘筑的做果篮,心细的做水果;擅长拍泥板的做蛋糕底盘,擅长团圆、捏条的做蜡烛。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有芭比娃娃、生日蛋糕、果盘等。在这次合作中,他们不仅发挥了各自长处,完成了大气的作品,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
五、互动式评价,真正促进幼儿不同层次地提高
在陶泥教学中,作品评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往我们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就匆匆收拾场地,匆匆讲评作品。但是,通过多次教和实践,我们改进了评价方法。在每次幼儿制作陶泥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都及时用相机采集他们有创意的作品照片或制作过程的短片,在活动结束或餐前空余用多媒体放给大家看。这样改革既避免了以往人多拥挤观看作品的现象,又吸引了幼儿注意力,提高了评价兴趣,使他们边看作品,边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评价中,当出现某一幼儿的作品,这位幼儿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做的。”评价中时不时地传来开心的笑声。通过这样评价,有的幼儿在作品方法运用上有了收获;有的幼儿对作品的平整有了更大关注;还有的幼儿对创意思维有更好的启示,等等。总之,这种运用多媒体的互动式评价,确实能促进幼儿在不同层次得到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陶泥教学中对教学方法、手段的一些新尝试。有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让你、我携起手来,为孩子开辟一片陶泥创作天地,让他们在这片天地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