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2015-09-10钟国荣郭绍珍

考试周刊 2015年79期
关键词:内化解决问题情境

钟国荣 郭绍珍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新呈现的教学内容,具有启迪学生思维,形成学习方法,内化数学思想等教学价值。本文从“策略”的认识在教学进程中转变、“策略”需求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策略”的价值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策略”的方法在实践运用中内化四个方面描述了如何提高这一内容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对“策略”概念认识的清晰化?如何使“策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内化?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以下策略。

一、“模糊到清晰”——“策略”的认识在教学进程中转变

刚接触新教材的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时,对“策略”的认识有一定偏差,需走出这些认识误区。

(一)把策略看做一种负担。由于教材提供的例题难度不大,因此学生不愿意经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策略的多样性和优越性很难体现。再加上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和体验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时,例如列表、画示意图等,必须花费很多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的容量小、效果不佳。

(二)把策略当做应用题例题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往往习惯于关注对某个例题进行分析整理掌握,缺乏对这一类型问题所提炼出的某种策略的反思、总结与内化,亦不能将某种策略融会贯通在同类实际问题中应用。

(三)孤立地看待策略,缺乏沟通。将“教策略”替代“用策略”是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常犯的一个问题,部分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会了吗?”,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却没有追加“你用了吗?”“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么用的?”等反思性问题。同时,策略与策略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不能做到比较与择优,亦不能灵活随机地应用有关策略。

二、“外力加内需”——“策略”需求在具体情境中产生

在日常教学中,遇到思路比较难理清或关系较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积累的各种策略,协助学生理清信息,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实,教师的这种指导学生学习的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当抽象思维在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以借助“化抽象为形象”的办法解决,于是自然产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原动力。

有了原动力,还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到策略?用什么策略?怎么用策略?要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寻求相应策略的需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步入策略化解决问题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创设的情境要具有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列表整理”时采用几个人物出场,在他们之间展开对话的方式呈现信息,或采用生活口语中常见的叙述方式叙述题意;还有客人来访“倒水”的情境、“掷飞镖”的情境,等等,这些贴近生活常态的信息呈现方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可以激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产生寻求策略的需求。

(二)创设的情境要能触动学习内需力。例如:教学“列表整理”时,如果生活中的信息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谈不上需要“收集和整理”,因此,创设的情境应减少对信息的刻意加工,还原生活常态的凌乱,让学生面对自然呈现的这些信息产生整理清楚、恰当筛选的需求。

三、“被动到主动”——“策略”的价值在解决问题中提升

学生最初学习“策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往往不能将“应用策略”转化为自觉行为。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策略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刻体会策略给解决问题带来的优越性,它需要经历一个自主探究、比较择优、反复应用、反思总结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不断提升“策略”的价值。

(一)让“策略”在探究中提升价值。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思维深度参与,才可以充分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并使形成过程建构为策略内化于学生头脑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就需要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前提。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管学生最先想到的是怎样整理、采用何种策略,即使策略不够优秀,不够完整,它同样可以奠定内化优化策略的基础。同时,经历这样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对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发现、探索并应用策略的意识更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运用策略搜寻问题解决途径的时间和空间。

(二)让“策略”在比较中提升价值。策略的优越性往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凸显,其中包括:有没有采用策略的比较,采用了何种策略的比较,采用同一策略的不同形式的比较,等等。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与选择用摆小棒的策略相比较具有不重复、不遗漏的优点,体现了不同的策略择优的过程。

(三)让“策略”在反思中提升价值。策略真正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并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定会经历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内化的过程。

(四)让“策略”在拓展中提升价值。新教材的编排非常注重在每一项策略巩固联系后,安排一些提升策略的拓展类的练习。

四、“有形到无形”—“策略”的方法在实践运用中内化

观察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单元教学一个新的策略后,均配套一些相关练习,起始练习一般会明确要求使用所学策略,而后续的练习特别是综合练习并没有强调这一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作用有三:一是由学生自动产生运用策略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让策略的应用从外界的指令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二是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要搞“一刀切”,要主动寻求适合题目、适应自己、具有个性化的策略;三是在熟练应用某一策略后,引导学生将策略的应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从外显的策略形式转化为策略化解决问题,使知识技能向能力发展逐步积累。总之,我们不能让策略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而应使其内化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维习惯。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只有通过方法的调剂,知识才能软化,才能脱去僵硬的外衣,变得有生命力;只有通过思想的内化,才能使方法转化为伴随学生终生的谋略。

猜你喜欢

内化解决问题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