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的成形与运用

2015-09-10庄爱国

考试周刊 2015年79期

庄爱国

摘 要: 意象,即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寓意之象也。对于象之由来,象之界定,象之运用,人们却少有提及,本文拟予以阐述,意在引导读者打开意象这一关键,进而便捷地跨入国诗的门槛,悠然地欣赏诗苑的风光。

关键词: 意象成形 意象界定 意象使用

国人含蓄,就文字之义也寄之于形,诸如象形的“山”,“网”;会意的“休”,“采”。前者以形示意,犹如意象;后者合象以会意,好比意境。怪不得,西方意象派领袖庞德惊叹道:“一行汉字,就是一行流动的诗。”意象,借事物的特征以明意,即寓意之象也。意境,合象以会意。意境,即隐意之境也。如“老树”、“昏鸦”会意凄凉;“繁花绿叶合见生机”。只以形绘,不以言传。文字如此,诗坛也一样,她总瞧不起直率的莽汉,总觉得他太“野”了。总喜欢委婉的情思,朦胧的爱意;喜欢借助朦胧的月光窥探对方的心迹。国诗正是由于意象、意境的介入,才显得含蓄隽永、多义凝重。这种特有的风格却是外国诗歌望尘莫及的。就算略知套路的庞德,也不敢与国人坐而论道。笔者不曾作诗,只吟过一些诗。下面笔者仅以意象部分先谈谈看法。至于意境,后篇再叙。

意象,从内容上看,有自然的、人生的,还有神话的。

自然意象,或寓意于自然景物,或寓意于人类行为物化的结果。前者如寄情于日月山川、风雪云雾、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后者如托意于笔墨刀枪、酒盅楼房、车灯帆船,乃至于人类自身的白描与陈述。由于自然种类繁多,在五觉中,视觉又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在存有意象的诗歌里,自然意象居多。如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是自然的意象。由“鸡声”、“月”、“板桥霜上的足迹”这三个自然意象突出其“早”;再由“茅店”这一物化的意象让人联想到羁旅旱行一事。

人生意象有人类本身的,也有人生经历的。它们依次用白描、陈述得以完成。主体的意象如:“孤舟蓑笠翁”的“翁”(柳宗元《江雪》)。“小轩窗,正梳妆”的妻子(苏轼《江城子·记梦》)。在诗歌里作为意象的人,时常会被疏忽。或认为:诗歌是诗人抒情言志,作为抒情言志主体的人不为情志的托象,仅为已像,即自身的心理描述罢了,这般说来,“老树”上的“昏鸦”是托象、是意象,而醉中看剑的陆游还真是醉汉。柳诗笔下的垂钓者,也就剩下船踪与雪迹,要这样,《江雪》的意境就不再是超脱,而是肃杀、凄清了,如此重物轻人委实不公。人生经历意象如:“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臧克家《三代》)。这里通过一家三代的剪影,溶缩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离不开土地的事实。诗中的“孙子”、“父亲”、“爷爷”成了三个描述式意象。描述式意象还往往通过景物的烘托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通过对寒秋中的“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的描述,烘托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意境。描述式的意象烘托有点像《诗经》中的“兴”:为明此意,先状彼景。

比喻式的意象指意象中的形与意有相似之处,分别有明喻型的意象和隐喻型的意象。

明喻型意象在诗中喻体、本体均出现。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写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句中的“金柳”便是明喻型的意象。“新娘”不能说是诗中的意象,是她借助夕晖把柳树打扮得绚丽多彩、婀娜多姿。于是看为“新娘”,实为“奴婢”。明喻型意象,不仅可以描形,还可以会意。如“大堰河,是我的保母”。“保母”,不是描形,而是言情。隐喻型的意象是把隐喻的喻体作为意象,没有本体的出现。如《诗经·硕鼠》,通篇只有一只“硕鼠”。借助硕鼠贪婪而肥大,比喻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夺者。在此,剥夺者羞于登场,只好劳驾硕鼠替身。

象征式意象是把象征物作为意象。作为象征,它像是一种符号,有其界定的意义;作为意象,它必须有具体形态。如折柳道别、望月思乡、落花枯容、丁香忧郁,可谓望文生义,众人认同。如果不赋予形象,它还只是象征。如李商隐的《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中的“黄昏”、“月”、“芭蕉”、“丁香”四个意象都是象征式意象。黄昏以暮气,残月以思全,芭蕉、丁香彼此相愁,构成了一幅形象的黄昏相思图。象征性意象较于隐喻型意象,前者重于传统,后者重于相似,象征式意象的义常是界定的甚至是对应的,乃至于是一象一意的。隐喻型意象可以是一象多意,依语境可以临时搭伙。如“柳”可以是“缠绵”之情,也可以是“媚俗”之比。

意象从组合上看,有单一型的、聚焦型的、主仆型的、对比型的、蜕化型的等。除单一型是一个意象,其他都是多个意象的组合。

单一型的意象指诗文中仅有一个意象。如《诗经》中的《硕鼠》,通篇仅有一只“硕鼠”。

聚焦型的意象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依其不同属性,从不同角度渲染某一思想情感,聚象不分主次,焦点情志统一。

主仆型的意象指诗歌中仅有一个意象是主要的,是主像,其他意象是服务于它的,是背景。如戴望舒的《雨巷》,主像是“丁香姑娘”,“纸伞”是为她遮雨的,“雨巷”、“篱墙”是她出场的背景。有了“纸伞”,是因为有了纷纷的细雨。纷纷细雨又合着缕缕的愁,天不作美,竟然让“丁香一样的颜色”的姑娘,在灰伞下彷徨。“雨巷”是悠长的,“篱墙”是颓圮的,愁绪是悠悠的,心绪是彷徨的。可见《雨巷》的意象组合是主仆型的,其中的主像是丁香姑娘。主仆型意象常与单一型意象相混。单一型意象是靠只身的描述完成的,如硕鼠怎样怎样;主仆型意象是借助其他意象构成的背景突出主像的。一个是诉说,一个是“绘意”。

对比型的意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通过对比,进而突出诗歌的思想情感。这种类型容易理解,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路”(野外),是两个背景意象形成对比;“洒肉”、“尸骨”是两个主象,形成对比,从而抨击不平等的人生。

蜕化型的意象是由一种意象类型兑化成另一种意象型。所转化的意象又与原意象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如“丁香”在诗歌中本是一种象征式意象,是忧愁的化身;在《雨巷》里,“丁香”魂魄又凝成了“姑娘”,成了比喻式意象,不过在踟蹰中还保留着上辈的多愁善感。正是这位姑娘,她还原成了“雨巷”背景中的主要意象,与其他意象构成了主仆意象,共同演绎了昔日进步青年在革命低谷时出现的彷徨与惆怅。

以上仅从意象成形、类型及使用加以分析,相信还有其他途径。意象是进入国诗门槛的关键,只有认解开她,才能领略中国诗苑的风光。

参考文献:

[1]线装经典编.最美的诗与最美的词.

[2]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