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见习的几点思考
2015-09-10曹文静张希奇李晓玲
曹文静 张希奇 李晓玲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对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护生临床见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更是护生正式接触患者的开始,对护生日后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思想有重要影响[1,2]。在医疗卫生领域处于加速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帮助护生更有效地见习一直是医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妇产科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和目前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等,使《妇产科护理学》在见习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为此,笔者深入分析其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强化《妇产科护理学》的见习效果。
1.《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妇产科患者具有特殊性,护生学习机会少。
妇产科疾病主要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许多疾病直接涉及患者的家庭、婚姻和生育等隐私问题。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在要求有临床经验的护士护理的同时,以保护隐私为借口拒绝见习学生观摩和参与护理过程。自人民法院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实施以来,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导致许多患者不愿意回答见习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生见习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见习过程中,患者拒绝男学生参加护理和学习的几乎为百分之百[1]。
1.2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妇产科护理学》带教教师多为当班临床护士,护理任务繁重,上好班已经很辛苦了,临床带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所得报酬甚少,因此护士带教积极性相对不高。部分带教老师在思想上对见习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见习的目的和要求不清楚,他们认为见习就是到医院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见习期间他们让学生处于放羊状态,使得学生自由散乱,给护生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的时间被无形压缩了。另外,不少教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对见习学生既不放手又不放眼,生怕学生说错话或做错事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1.3传统的带教模式难以达到带教目的。
传统的填鸭式带教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轴,有些临床老师在见习带教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课,没有带学生看病人。教学中缺乏互动,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学中,教学模式枯燥、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部分见习课内容和理论课冲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提高《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见习质量的主要对策
2.1改革《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
《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打破基础与临床的界限,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理论优化整合。对于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讲解要根据护理程序相关理论,围绕疾病展开,打破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PBL教学、标准化病人(SP)教学、网络教学、课后讨论和反馈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讲授过程中结合临床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2.2强化临床老师的带教意识。
2009年1月1日起出台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应牢固确立教学意识,增强医患沟通观念,积极说服相关患者配合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妇产科护理学》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释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医院或者学校要建立带教老师形成性评价系统,注重对带教老师进行全方位评价,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如优秀带教教师特别荣誉奖等,提高临床护士带教积极性。同时,科室领导在安排带教时,应让带教老师在学生见习期间,实行半脱产带教,这样才能保证带教质量。
2.3实施规范化教学查房。
传统带教方法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革带教模式至关重要,实施规范化教学查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临床老师可引入PBL教学法,实施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带教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达到见习的目的。对于一些病人不愿合作或风险较大的操作,可利用高级模拟病人,设置真实情况,让学生扮演护士对病人进行护理,将临床思维融入病例分析中。带教老师带教前应认真备课,不要照本宣科,多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毕竟临床见习不是书本知识的重复[3]。
参考文献:
[1]彭鸿英,王艳杰.男医学生在妇产科见习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0-52.
[2]李云涛,石琳熙.在临床医学见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68-70.
[3]陈隽,李新,王旭斐,等.小组讨论结合床边教学在妇产科见习课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80-3681.
通讯作者:李晓玲